2013北洋传媒中国好编辑颁奖典礼暨好编辑论坛实录
一、发现中国好编辑 凝聚书业正能量
2013北洋传媒中国好编辑推选颁奖典礼暨中国好编辑论坛于3月23日在京举行,该活动由百道网和北洋出版传媒共同主办,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教材中心和后浪文化协办。这既是一次中国好编辑聚首的盛会,也是在行业和全社会中高扬编辑价值的一次编辑峰会。
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出版集团前总裁聂震宁,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三联书店前总经理、《读书》杂志前主编董秀玉女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现代出版研究所所长肖东发,前中国出版协会副主席、中国版协少读工委主任、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主席、中国少儿出版总社前社长海飞,前中国版协原主席、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前社长周谊先生;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中国版协装帧设计委员会主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前社长胡守文,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高等教育出版社前社长于国华先生担任颁奖嘉宾并致辞。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沈元勤,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北京贝贝特出版公司总经理刘瑞琳发表主旨演讲。活动主办方代表,河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兼北洋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杜金卿,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张晨光,百道网CEO、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首席顾问程三国等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六十五位获奖编辑、二十多家主流媒体和中国出版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资深出版编辑人济济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个令中国好编辑倍感荣耀的盛大节日。
程三国:打造好编辑发现平台与传播平台
百道网CEO,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首席顾问 程三国 先生
各位领导,各位资深出版前辈和嘉宾,
各位中国好编辑获奖代表,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欢迎参加由百道网和北洋出版传媒共同举办,人教社和后浪文化协办的“2013北洋传媒·中国好编辑推选”颁奖典礼暨中国好编辑论坛。
2013中国好编辑推选活动是由百道网发起,北洋出版传媒冠名赞助,中国编辑学会提供支持的一项公益活动,旨在发现中国好编辑, 凝聚书业正能量。
作为一个致力于为中国出版业提供专业服务的书业人,从18年前创办《中国图书商报》到 5 年前创办百道网,为书业做过的公共服务还算有不少,从来没有一件事象“2013中国好编辑推选”这样受到这么多鼓励和赞誉,让我有点晕晕乎乎的,我想这主要不是因为我们做得有多么卓越,而是我们在做一件正确的事。
在一个出版的商业化和资本化话语盖过内容文化价值,在一个出版数字化引发去编辑化浪潮的背景下,我们以这种方式隆重其事地把聚光灯对准编辑这个备受忽略和冷落的群体,让更多人认知和发现编辑的核心价值,看到编辑在引领社会精神生活走向高品质,以及在参与文化生活构建中的不可替代的角色。
最近的两件事似乎也在应证这一点。一个是写《白鹿原》的陈忠实先生自己掏钱设立“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这是前所未有的,这也表明向编辑表达敬意这件事不能再等下去了,陈忠实先生就自己行动起来。
另一个就是最近沸沸扬扬的起点中文网风波,透过那些八卦传闻,从出版的角度看,这件事的本质不就是这样吗——吴文辉,起点中文网最资深的总编辑带着几十个网络好编辑出走了,于是盛大文学这个中国最大的以作者自出版著称的平台就烂成了一锅粥。
我们看看,连这个我们通常看来最不需要编辑的网络文学出版平台对好编辑的依赖尚且如此,那些本来就以品质内容立足的出版社,还需要去强调编辑在其中的核心价值吗?
因为做了正确的事 ,所以得道多助。
刘杲老,聂理事长,董会长,海飞会长,俸培宗会长,胡守文会长以及陈万雄,林载爵,郝明义,苏拾平等十余位资深出版家欣然答应担任顾问,对推选活动进行指导。 中国编辑学会答应作为支持单位。 我们 感谢 他们的支持!
让所有参选编辑兴奋的是独家冠名赞助北洋出版传媒给80位入选中国好编辑提供颇有吸引力的奖品——10台iPhone5和72台iPad Mini,今天论坛的相关费用也是北洋出版传媒赞助,董事长杜金卿先生的魄力和战略眼光真让人钦佩。我们对此表示特别感谢!
还有抽奖赞助商亚马逊中国和新华文轩网,以及新华网,教育信息网,凤凰网,搜狐网,新闻出版报等媒体都给予了支持。对所有的支持和帮助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做的是正确的事,又得道多助,所以尽管是第一届,但出版界朋友告诉我,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说得上是成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参与广泛,来自全国各地各出版门类426名编辑自荐或被推荐参选,近万行业人士参与投票;程序正确,候选名单从编辑申报与行业同仁推荐产生,最终入选名单由行业同仁投票和核查确认产生;结果靠谱,好编辑以书为证,最终入选编辑都有扎实的好书做支撑,无论是入选好编辑还是他们编辑的图书都堪称一时之选。
这里也要对各位参选编辑对我们的信任,对参与推荐和投票的行业同仁表示感谢。
尽管第一届中国好编辑推选成果不俗,我们知道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离把好事做好这个目标还差不少差距,这正是以后需要改进和优化的方向。我们将广泛收集改进建议,初步考虑,接下来的推选我们将加大编辑推荐力度,邀请今年的入选好编辑作为推荐评委,我们相信好编辑知道好编辑;在保留行业同仁投票参与的基础上,加大行业专家评委评议的力度。
在业界各位的支持和鼓励下,我们不断努力,把“中国好编辑推选”活动办成中国好编辑的发现和推广平台,把“中国好编辑颁奖典礼和中国好编辑论坛”办成向好编辑致敬,中国编辑人倍感荣耀的节日。
谢谢!
杜金卿:北洋传媒 启蒙大众、追求进步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 兼北洋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杜金卿 先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在这春意盎然、万象更新的美好时节,我们欢聚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2013北洋传媒中国好编辑推选”活动颁奖典礼。在此,我谨代表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和北洋出版传媒股份公司,向多年来关注和支持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此次当选中国好编辑的各位朋友致以热烈的祝贺!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是全国知名的大型综合性文化企业集团,主要业务包括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和数字网络出版,以及印刷复制,发行物流,物资贸易、酒店培训和文化投资等,拥有27家全资和控股子公司,员工近万人。近年来,在中央和河北省各级领导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我们紧紧抓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难得机遇,积极推进转企改革和股改上市,大力实施资源整合和战略重组,全面推动精品生产、数字出版和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呈现强劲上扬的良好态势。2012年,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38%和44%,销售、利润、资产等主要经济指标比改制前的2008年分别增长125%、182%和65%,出版品种达到6586种,增长了2.5倍,总体经济规模位居全国同行业“十强”行列,并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北洋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控股的现代出版传媒企业,拥有19家子公司,注册资金15亿元,净资产30亿元。组建两年多来,正在打造成为一个以“数字化、全媒体”为特征,集现代出版、报刊传媒、印制发行、影视动漫和物资贸易等为一体,年销售收入40多亿元、利润近4亿元的合格上市主体,目前正积极推进二次增资和上市申请工作。北洋出版传媒股份公司将以崭新的面貌、出色的业绩冲击证券市场。
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既为出版产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给广大出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版是内容产业,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灵魂,也是出版产业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产业信息化和出版数字化的新形势下,编创人员在打造精品力作、繁荣出版事业、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需要各级党政领导和出版企业继续关心重视、培养壮大编辑人才队伍,同时也需要广大编辑工作者着力提升职业素养和人文情怀,不断增强市场观念和创新意识,了解掌握现代传媒和数字技术,努力为广大读者奉献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本次获奖的各位编辑朋友,是我们全国出版界编好书、出好书的优秀代表,也是创新编辑出版工作的开路先锋。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颁奖活动,既是对近年涌现出来的全国优秀编辑人才进行表彰和奖励,又是就怎样做好新形势下的编辑工作进行深入交流和研讨。在今天这样一个难得的平台上,衷心希望获得“中国好编辑”荣誉称号的各位朋友,能够热心奉献宝贵的经验体会,探索碰撞出最新的出版理念,同时也向全社会充分展现广大编辑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共同为我国出版业的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北洋出版传媒公司致力于打造全媒体、全产业链的一流出版传媒企业;致力于吸引优秀人才、多出精品力作,打造以《北洋文库》为代表的具有燕赵风范、国家水准的出版品牌。我们愿意在这个开放、包容、充满机遇的大平台上,与各位有识之士开展相互学习,进行研讨交流,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开创“启蒙大众、追求进步”的出版事业新篇章!
再次祝贺“2013北洋传媒中国好编辑推选”活动成功举行,祝各位中国好编辑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精品佳作!也祝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大家下午好!
在这春意盎然、万象更新的美好时节,我们欢聚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2013北洋传媒中国好编辑推选”活动颁奖典礼。在此,我谨代表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和北洋出版传媒股份公司,向多年来关注和支持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此次当选中国好编辑的各位朋友致以热烈的祝贺!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是全国知名的大型综合性文化企业集团,主要业务包括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和数字网络出版,以及印刷复制,发行物流,物资贸易、酒店培训和文化投资等,拥有27家全资和控股子公司,员工近万人。近年来,在中央和河北省各级领导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我们紧紧抓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难得机遇,积极推进转企改革和股改上市,大力实施资源整合和战略重组,全面推动精品生产、数字出版和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呈现强劲上扬的良好态势。2012年,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38%和44%,销售、利润、资产等主要经济指标比改制前的2008年分别增长125%、182%和65%,出版品种达到6586种,增长了2.5倍,总体经济规模位居全国同行业“十强”行列,并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北洋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控股的现代出版传媒企业,拥有19家子公司,注册资金15亿元,净资产30亿元。组建两年多来,正在打造成为一个以“数字化、全媒体”为特征,集现代出版、报刊传媒、印制发行、影视动漫和物资贸易等为一体,年销售收入40多亿元、利润近4亿元的合格上市主体,目前正积极推进二次增资和上市申请工作。北洋出版传媒股份公司将以崭新的面貌、出色的业绩冲击证券市场。
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既为出版产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给广大出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版是内容产业,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灵魂,也是出版产业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产业信息化和出版数字化的新形势下,编创人员在打造精品力作、繁荣出版事业、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需要各级党政领导和出版企业继续关心重视、培养壮大编辑人才队伍,同时也需要广大编辑工作者着力提升职业素养和人文情怀,不断增强市场观念和创新意识,了解掌握现代传媒和数字技术,努力为广大读者奉献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本次获奖的各位编辑朋友,是我们全国出版界编好书、出好书的优秀代表,也是创新编辑出版工作的开路先锋。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颁奖活动,既是对近年涌现出来的全国优秀编辑人才进行表彰和奖励,又是就怎样做好新形势下的编辑工作进行深入交流和研讨。在今天这样一个难得的平台上,衷心希望获得“中国好编辑”荣誉称号的各位朋友,能够热心奉献宝贵的经验体会,探索碰撞出最新的出版理念,同时也向全社会充分展现广大编辑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共同为我国出版业的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北洋出版传媒公司致力于打造全媒体、全产业链的一流出版传媒企业;致力于吸引优秀人才、多出精品力作,打造以《北洋文库》为代表的具有燕赵风范、国家水准的出版品牌。我们愿意在这个开放、包容、充满机遇的大平台上,与各位有识之士开展相互学习,进行研讨交流,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开创“启蒙大众、追求进步”的出版事业新篇章!
再次祝贺“2013北洋传媒中国好编辑推选”活动成功举行,祝各位中国好编辑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精品佳作!也祝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中国好编辑论坛主旨演讲之一
沈元勤:好编辑的十大能力及培养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沈元勤先生
中国好编辑论坛主旨演讲之二
刘瑞林:二十个年头 三个故事
1.聂震宁为文学类好编辑颁奖
文学类好编辑有来自全国的参选编辑68位,最终入选前十名的编辑是:黄昱宁、曹元勇、张维、沈宇、袁楠、彭伦、金马洛、黄孝阳、李爽、汤亚竹。出席颁奖典礼的文学类获奖代表:张维、沈宇、金马洛、李爽、汤亚竹。颁奖嘉宾: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原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先生。
颁奖嘉宾 ——
聂震宁
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出版集团前总裁 聂震宁 先生
聂震宁致辞
首先祝贺北洋传媒·中国好编辑推选取得成功。这届推选活动使我感到程三国果然是非常不凡的我们行业里面B2B的高手,从当年把我们的图书发行小报改成了《中国图书商报》,形成了《中国图书商报》的风格,一直延续至今。包括后来做了很多我们行业的事情,现在创办了百道网,又举办了好编辑的推选活动。同时也感到北洋出版传媒果然也是有燕赵风范,全国水平。刚才杜总说的,在这样一个特别重要的时刻,北洋出版传媒诞生的时刻,跟百道网有这么一个非常好的合作。祝贺这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同时也祝贺首届中国好编辑获奖者,祝贺你们,你们在这个时候能够获得好编辑的这么一个光荣称号,我觉得和过去很多时候都不一样。因为中国的出版产业化如火如荼,在这个时候一批好编辑站出来说:我们更重要的是把书做好,产业才能更好。你们这个时候当选,我觉得意义是不一样的。
说一点感言,我想就是这么一个想法,刚才我的意思已经说到了。就是法律出版社的社长黄闽在百道网上有一个访谈,上面有一句话,大意是没有名编辑的出版社不是好社;没有好书的出版社,不是名出版社。我觉得这句话说得非常好,没有名编辑的出版社不是好社,我想这是对每一位社长提出的问题,甚至是提出的挑战。我们的出版社社长认为有好社长就有好社,事实上好社长要靠好编辑,好编辑要支持好社长,然后才能形成一个好的出版社。有人说我的出版社不需要什么编辑,我只要跟作家联系得好就能出来,事实上跟作家合作本身就是编辑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以黄闽这句话类推,我想我们所有出版社没有好编辑,也就没有好出版社,没有一个好的编辑群体,就没有一个好的出版产业。反过来,一个出版产业的时代没有一个好的编辑,不是一个出版产业的好时代。因此我们要更加加强我们的编辑群体的建设,对于我们的好编辑要更多地予以宣传和嘉奖,宣传他们的劳动,宣传他们的业绩,这样我们的出版产业才有希望,我们的出版产业才是可持续的出版产业。
这是我今天对百道网和北洋出版传媒搞这个活动的一种从心里产生出来的感想,也是多年来一直在想的问题,与大家共勉,谢谢大家!
颁奖
到场的获奖编辑——
汤亚竹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首先感谢中国好编辑评选活动的主办方百道网和赞助方北洋传媒,感谢此次评选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
所谓公平,是因为当人们将目光聚焦到出好书的作者的时候,它却将为这些图书付出辛勤劳动的、被我们称之为出版业核心的编辑,由幕后推向了前台。
所谓公正,是因为此次活动的评选方式采取的是侧重行业内的注册实名制,这就有效地规避了常见于其他类似活动的幕后交易和不严肃性。
公开是因为它遵循了“好编辑以好书说话”为原则,候选人的作品在榜单上一目了然,公开、透明,做不得一丝虚假。作为此次文学类的获奖者,我与《相约星期二》、《蜗居》等一系列书的策划者一起入选感到很荣幸,再次感谢百道网、北洋出版传媒。谢谢各位!
首先感谢中国好编辑评选活动的主办方百道网和赞助方北洋传媒,感谢此次评选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
所谓公平,是因为当人们将目光聚焦到出好书的作者的时候,它却将为这些图书付出辛勤劳动的、被我们称之为出版业核心的编辑,由幕后推向了前台。
所谓公正,是因为此次活动的评选方式采取的是侧重行业内的注册实名制,这就有效地规避了常见于其他类似活动的幕后交易和不严肃性。
公开是因为它遵循了“好编辑以好书说话”为原则,候选人的作品在榜单上一目了然,公开、透明,做不得一丝虚假。作为此次文学类的获奖者,我与《相约星期二》、《蜗居》等一系列书的策划者一起入选感到很荣幸,再次感谢百道网、北洋出版传媒。谢谢各位!
张维
李爽
2.董秀玉为学术类好编辑颁奖
学术类来自全国的参选编辑31位,最终入选前十名的编辑是:孙晓林、俞国林、舒炜、李学军、杨宗元、马美著、肖风华、祝得彬、贾宇琰、胡宝亮。出席颁奖典礼的学术类获奖代表:俞国林、舒炜、李学军、杨宗元、肖风华、祝得彬、贾宇琰、胡宝亮。颁奖嘉宾: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三联书店前总经理、《读书》杂志前主编董秀玉女士。
颁奖嘉宾——
董秀玉
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三联书店前总经理,《读书》杂志前主编 董秀玉
董秀 玉 致辞
刚才老聂已经高屋建瓴讲了,我想作为一个编辑,从来觉得好书是一个编辑传达自己理念最好的证明。所以我们推选好编辑这个活动的根本意义在于我们推动更多好书的出版。有那么多好编辑在,我们对出版的前景、出版的发展也有了希望。特别是今天看到了好编辑都那么年轻,我很高兴。所以谢谢这次活动的主办方,谢谢程三国,也向各位好编辑致敬,谢谢!
颁奖
到场的获奖编辑——
俞国林
俞国林致辞
感谢主办方。
因为我们学术类第一名孙晓林老师有事不能来,所以让我来说两句。刚才主持人说到了,学术出版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属于专业出版。新闻出版总署正在制定《学术著作出版规范》行业标准,我有幸参与其中,做一些调研和相关内容的制定工作,在座的还有余桂林等也参与了相关的工作。我想,“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做事,我们的图书一定要完全按照这个规范来做。二是做人,我想到一件事,让我觉得挺伤感的,我的一个好朋友叫张晖,他是《文学遗产》的一名学术编辑,前一段时间刚过世,只比我长两个月。他的两本书,有一本是在三联出版的,责任编辑之一就是孙晓林老师。他走的时候我去送他,当时社科院有一个朋友陈才智说了一句话,后来《新京报》报道时也引用了,他说:张辉在学术著作的出版上,完全遵守了我们学术著作出版的规范,但是做人上不地道,先走了。所以,在做人上,大家都要长命百岁,只有我们长寿了,才能做出更多的对学术界有贡献的图书来,希望做出的这些书比人长寿,并希望这些书都是有生命力的,能够长久地流传下去,而不是弹指一挥间就消失了的。我想,做出这样的图书,是我们做学术出版的、或者做专业出版的永恒的追求!
谢谢大家!
因为我们学术类第一名孙晓林老师有事不能来,所以让我来说两句。刚才主持人说到了,学术出版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属于专业出版。新闻出版总署正在制定《学术著作出版规范》行业标准,我有幸参与其中,做一些调研和相关内容的制定工作,在座的还有余桂林等也参与了相关的工作。我想,“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做事,我们的图书一定要完全按照这个规范来做。二是做人,我想到一件事,让我觉得挺伤感的,我的一个好朋友叫张晖,他是《文学遗产》的一名学术编辑,前一段时间刚过世,只比我长两个月。他的两本书,有一本是在三联出版的,责任编辑之一就是孙晓林老师。他走的时候我去送他,当时社科院有一个朋友陈才智说了一句话,后来《新京报》报道时也引用了,他说:张辉在学术著作的出版上,完全遵守了我们学术著作出版的规范,但是做人上不地道,先走了。所以,在做人上,大家都要长命百岁,只有我们长寿了,才能做出更多的对学术界有贡献的图书来,希望做出的这些书比人长寿,并希望这些书都是有生命力的,能够长久地流传下去,而不是弹指一挥间就消失了的。我想,做出这样的图书,是我们做学术出版的、或者做专业出版的永恒的追求!
谢谢大家!
舒炜
李学军
李学军百道编辑个人专区://www.zsbn.net/u/32777/booklist
杨宗元
杨宗元百道编辑个人专区://www.zsbn.net/u/31395/booklist
肖风华
祝得彬
贾宇琰
胡宝亮
人文类来自全国的参选编辑94位,最终入选前十名的编辑是:徐卫东、吴彬、董曦阳、李世文、张吉人、郭银星、曾健、郑勇、李又顺、张维军。出席颁奖典礼的人文类获奖代表:徐卫东、吴彬、董曦阳、李世文、郭银星、曾健、郑勇、李又顺、张维军。颁奖嘉宾: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现代出版研究所所长肖东发先生。
颁奖嘉宾——
肖东发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北大现代出版研究所所长 肖东发 先生
肖东发致辞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北大现代出版研究所所长 肖东发 先生
肖东发致辞
现在即将要讲进入文化时代,大文化、大传播的时代呼唤大编辑,这也是今年中国编辑学会“未来编辑杯”征文的主题。应该说在各种传媒里,不光是书报刊、音像、电子、网络,就包括新近合并的广播电影电视都离不开编辑。编辑在传媒中的地位是什么呢?是核心,是灵魂,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搞中国好编辑推选活动,真是特别及时、应该,中国不但要有好声音,现在唱歌的节目太多了,提倡读书的太少了,这个风气要改,因此更应该有好编辑,评比表彰“中国好编辑”。
趁机做个小广告,因为是公益的。我们跟中国好编辑推选主办方之一百道网,还有外研社、出版人,四家以后在每个月的第二周在外研社九楼举办“博雅出版论坛”,四家轮流做庄。外研社是企,我们北大是学,百道网是媒体,又有新出版研究院,也是研,还有出版人杂志,我们四家一起举办“博雅出版论坛”,有点像当年“新六感”在北京出版集团搞的公益论坛,在业界很有影响,每次去参加的人都很有收获。所以欢迎在座的好编辑、出版界好前辈和媒体光临,4月13日是个星期六,论坛下午就开讲。主题是《政协委员话阅读》。
“建设全民阅读国家战略”的两会提案,是“两会”里联署人数最多的提案之一,一百几十位委员都在这个提案上签名了。在座的聂总)多年讲这个问题,而且讲得很深。他提倡要慢阅读、深阅读、读经典等等,我们就是要说这个事情,尽管有人好像反对,但是我觉得不读书怎么行呢?建设文化强国,根子关键最后要落到精神建设,落到教育,落到出版,落到阅读,还有就是落到编辑。
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趁机做个小广告,因为是公益的。我们跟中国好编辑推选主办方之一百道网,还有外研社、出版人,四家以后在每个月的第二周在外研社九楼举办“博雅出版论坛”,四家轮流做庄。外研社是企,我们北大是学,百道网是媒体,又有新出版研究院,也是研,还有出版人杂志,我们四家一起举办“博雅出版论坛”,有点像当年“新六感”在北京出版集团搞的公益论坛,在业界很有影响,每次去参加的人都很有收获。所以欢迎在座的好编辑、出版界好前辈和媒体光临,4月13日是个星期六,论坛下午就开讲。主题是《政协委员话阅读》。
“建设全民阅读国家战略”的两会提案,是“两会”里联署人数最多的提案之一,一百几十位委员都在这个提案上签名了。在座的聂总)多年讲这个问题,而且讲得很深。他提倡要慢阅读、深阅读、读经典等等,我们就是要说这个事情,尽管有人好像反对,但是我觉得不读书怎么行呢?建设文化强国,根子关键最后要落到精神建设,落到教育,落到出版,落到阅读,还有就是落到编辑。
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颁奖
主持人 :接下来有请人文类获奖代表徐卫东先生发表获奖感言。
徐卫东
徐卫东致答谢词
各位师友,下午好!
今天能站在这里,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同时我也深感幸运。我跟各位获奖者一样,感谢百道网和北洋传媒主办这次好编辑推选活动,也十分感谢众多同行师友投票支持我。
前几天,我告诉我家领导说我要有一个致辞,她想都没想回答我:“你就说你一直在路上。”我想,她说得很对。无论从编辑资历来说,还是从编辑成就来说,有很多前辈和年轻同行都是值得我致敬与学习的。这次获奖,在我看来,与其说是对我此前编辑经历的肯定,不如说是对我未来编辑生涯的鼓励,鼓励我在将来的日子里做一个好编辑,不可轻忽。
记得2003年,中华书局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颠簸不前的时候,一位老同志跟我们年轻人聊天,他说:“希望将来,你们能过上体面的生活。”这句话,我印象深刻,十年过去,仍旧不忘。
众所周知,处在这样的时代,干编辑这一行当,往往是在商业与政治的双重夹击之下,难得体面。这些压力我不想列举,只想跟大家分享一段话。
这段话是中华书局创办人陆费逵先生说的,既有期许,也包含着责任。他说:“我们希望国家社会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我们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为大。”
不是作为编辑,而是作为一个人,我跟书局的那位老同志一样,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都能自由地呼吸,过上体面的生活。
谢谢大家!
吴彬
董曦阳
李世文
郭银星
曾健
郑勇
李又顺
张维军
4. 海飞为少儿类好编辑颁奖
中国好编辑少儿类来自全国的参选编辑62位,最终入选前十名的编辑是:徐德霞、吴双英、平静、童海青、彭学军、何军民、许国萍、孙卓然、张晓玲、柳漾。出席颁奖典礼的少儿类获奖代表:徐德霞、吴双英、何军民、许国萍、孙卓然、柳漾。颁奖嘉宾:中国出版协会前副主席、中国版协少读工委主任、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主席、中国少儿出版总社前社长海飞先生。
颁奖嘉宾——
海飞
前中国出版协会副主席,中国版协少读工委主任,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主席,中国少儿出版总社前社长 海飞 先生
海飞:编辑有故事
前中国出版协会副主席,中国版协少读工委主任,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主席,中国少儿出版总社前社长 海飞 先生
海飞:编辑有故事
编辑是有故事的,我先讲一个关于编辑的故事。
我是1993年从甘肃电视台台长的任上调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当社长的。到了中少社后,没过几天就碰到了一件关于编辑方面的事。《小布头奇遇记》是我国非常著名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作者孙幼军找到中少社想把原稿要回去保存。因为刚当社长,出版上的许多事不是太清楚,当时孙幼军已是知名作家了,所以想先看看原稿。我了解了一下,这部原稿是由我们中少社的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叶至善老先生亲自当责任编辑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大约有3/5左右是叶老先生用红笔改的,有的甚至是“满篇红”。我就把这部原稿拿到叶老先生家里,征求叶老意见。叶老开玩笑的说,你是社长,你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我说,这是编辑为作者作嫁衣裳的典范,我肯定要复印一份,拿原稿还是拿复印稿回去,让作者自己选择吧。叶老点了点头说,好!过了一段时间,孙幼军来了,看了看这两部文稿,拿走了复印稿,把原稿还是保存在了中少社。后来,在我当社长的10多年间,我一直把这部原稿作为中少社新编辑入社培训的一个基本教材。我想,这个关于编辑的故事,彰显的就是编辑的力量。
没有好编辑就没有好的出版社,没有好编辑就没有好书。编辑,是出版之根。现在大家都知道,中国少儿出版进入“黄金时代”,在新世纪初的10多年间,有10年是两位数增长。邬书林署长曾经说过,中国少儿出版是引领中国出版的“领涨力量”。这个“黄金时代”是怎么来的?除了中国改革开放大国崛起的天时地利,除了儿童文学的繁荣发展,出版社埋头工作的编辑,特别是这次入选榜单的“中国好编辑”,他们就是“黄金时代”的浇注者。如果把出版比成“十五的月亮”,编辑就是大半个月亮。所以,我衷心的向获奖“好编辑”表示敬意,也向程三国先生和百道网、向北洋出版传媒表示敬意。程三国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我相信“中国好编辑”这个“三国演义”,一定会越演越好。
谢谢大家!
我是1993年从甘肃电视台台长的任上调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当社长的。到了中少社后,没过几天就碰到了一件关于编辑方面的事。《小布头奇遇记》是我国非常著名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作者孙幼军找到中少社想把原稿要回去保存。因为刚当社长,出版上的许多事不是太清楚,当时孙幼军已是知名作家了,所以想先看看原稿。我了解了一下,这部原稿是由我们中少社的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叶至善老先生亲自当责任编辑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大约有3/5左右是叶老先生用红笔改的,有的甚至是“满篇红”。我就把这部原稿拿到叶老先生家里,征求叶老意见。叶老开玩笑的说,你是社长,你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我说,这是编辑为作者作嫁衣裳的典范,我肯定要复印一份,拿原稿还是拿复印稿回去,让作者自己选择吧。叶老点了点头说,好!过了一段时间,孙幼军来了,看了看这两部文稿,拿走了复印稿,把原稿还是保存在了中少社。后来,在我当社长的10多年间,我一直把这部原稿作为中少社新编辑入社培训的一个基本教材。我想,这个关于编辑的故事,彰显的就是编辑的力量。
没有好编辑就没有好的出版社,没有好编辑就没有好书。编辑,是出版之根。现在大家都知道,中国少儿出版进入“黄金时代”,在新世纪初的10多年间,有10年是两位数增长。邬书林署长曾经说过,中国少儿出版是引领中国出版的“领涨力量”。这个“黄金时代”是怎么来的?除了中国改革开放大国崛起的天时地利,除了儿童文学的繁荣发展,出版社埋头工作的编辑,特别是这次入选榜单的“中国好编辑”,他们就是“黄金时代”的浇注者。如果把出版比成“十五的月亮”,编辑就是大半个月亮。所以,我衷心的向获奖“好编辑”表示敬意,也向程三国先生和百道网、向北洋出版传媒表示敬意。程三国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我相信“中国好编辑”这个“三国演义”,一定会越演越好。
谢谢大家!
颁奖
到场的获奖编辑——
徐德霞
徐德霞致辞
有幸成为好编辑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我今天激动主要不是因为我自己成了好编辑,而是我看到台下这些出版界的老前辈,很多都是我熟悉的,聂总、海社长等等。所以我就想,当年他们都是出版界的领航人,也可以说是弄潮儿,他们退下来之后,又作为人梯,做基石,把我们推到好编辑的位置上,实际上他们都是好编辑,好领导。所以我十分感谢百道网和北洋传媒,感谢老一辈出版人对我们的厚爱和鼓励。作为少儿出版的一个编辑,我觉得肩上的责任很重,因为我们是肩负着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孩子们。所以我们会以此为起点,把编辑工作做得更好,谢谢大家!
吴双英
何军民
许国萍
孙卓然
柳漾
5. 杜金卿为财经类好编辑颁奖
中国好编辑财经类来自全国的参选编辑39位,最终入选前十名的编辑是:蒋永军、董寰、费小琳、袁璐、张立红、蔡欣、于波、颜诚若、李佳、刘宏。出席颁奖典礼的财经类获奖代表:蒋永军、董寰、费小琳、袁璐、张立红、蔡欣、于波、颜诚若、李佳、刘宏。颁奖嘉宾: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河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兼北洋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杜金卿先生。
颁奖嘉宾——
杜金卿
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河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兼北洋出版传媒股份公司董事长 杜金卿 先生
杜金卿致辞
祝贺中国好编辑,打造北洋好品牌,谢谢!
颁奖
蒋永军致辞
颁奖
到场的获奖编辑——
蒋永军
蒋永军致辞
我没有准备,就是说感谢,感谢百道网、北洋传媒把这份沉甸甸的奖颁给我们,还有就是各位评委以及投票的编辑。当然我也知道,我们做得远远不够,应该多向老编辑、老领导们学习,我这里表个态,争取为读者做更多的好书,谢谢!
董寰
费小琳
张立红
于波
颜诚若
6.胡守文为 生活类好编辑颁奖
生活类来自全国的参选编辑37位,最终入选前十名的编辑是:潘良、郎世溟、吕娜、季阳、柯祥河、陈恒达、徐颖、符红霞、卢志林、李虎。出席颁奖典礼的生活类获奖代表:潘良、郎世溟、吕娜、季阳、柯祥河、陈恒达、徐颖、符红霞、卢志林、李虎。颁奖嘉宾: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中国版协装帧设计委员会主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前社长胡守文先生。
颁奖嘉宾——
生活类来自全国的参选编辑37位,最终入选前十名的编辑是:潘良、郎世溟、吕娜、季阳、柯祥河、陈恒达、徐颖、符红霞、卢志林、李虎。出席颁奖典礼的生活类获奖代表:潘良、郎世溟、吕娜、季阳、柯祥河、陈恒达、徐颖、符红霞、卢志林、李虎。颁奖嘉宾: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中国版协装帧设计委员会主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前社长胡守文先生。
颁奖嘉宾——
胡守文
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中国版协装帧设计委员会主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前社长 胡守文 先生
胡守文致辞
胡守文致辞
大家下午好!
中国好编辑的评选应该说是我们中国出版界的好声音。昨天早上我和会长通电话,因为他今天下午有别的活动冲突来不了。我就说我们这个评选我认为对我们传统的出版界是一个天籁之音的传递。第一届做得很成功,希望它办成我们出版界的一个传统项目。
我做了30年的出版,其中有四年做编辑,编辑的时间太短,26年的社领导。所以在当编辑之后没有好编辑的选项,当社长的时候又没有好社长这样一个选项,所以全没赶上,只能当嘉宾来给大家发一下奖。其实我有很多感慨,今天大家获得了好编辑奖,我想更多的是未来我们的好编辑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和课题。刚才沈社长讲了十个能力,我觉得很重要,这是在编辑工作当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我现在想再增加一个,叫做好编辑的云思维习惯的一个培养。在今天的新媒体条件下,怎么样使我们的编辑建立一种云思维这样一种概念?这个想法是我源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有一次到美国洛杉矶参加国际书展,第一次见到了王受之先生,王先生说我离你酒店就是15分钟,马上过去。王受之在这之前,中国很少有出版社关注他,洛杉矶国际艺术学院的终生教授。我找到他之后我说王先生你在做什么?他说我在写书,我说你写什么书?他一口气给我讲了六本书,每本书30万字,18个月写完。我说怎么可能?18个月写6本书,180万字。他说第一个我外语没有障碍,第二个我互联网运用得烂熟,我三个月一本书,18个月我把6本书写完,你要愿意的话拿到中青社。我说好,我现在就跟你签约,一次签了6书的约,18个月他背着书稿找我。这就是王受之到今天很多出版社趋之若鹜到王先生做他们的作者,王先生到现在出了30多本。他说你们买一套房子算了,我回来就住在那里,和你们联系方便,到这样一种程度。今天王受之已经是如雷贯耳了,是我们中青社的摇钱树,世界平面史、美国服装史、插图史、建筑史等等的,全是成了美术院校的教材,我们出版时没有当教材出版,等出版了以后大家都把它当教材来买。所以王受之现象让我想到,作者懂互联网、会外语,这么厉害,我们编辑什么时候懂互联网、掌握外语也变得这么厉害。
一直到现在,到这几年互联网如此发达,我就想到了一个思维,我们需要转变,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考虑我们的出版思维和考虑我们的出版事件。去年我退下来做了一件事情,在退下来之前,做了一个软件挖掘工具,全球4万5千个媒体可以挖到,10分钟更新一次,变成了一个编辑的强大的外脑,然后再把我们的编辑实践经验变成一种格式化的东西,把你的选题都放进去,再进行论证,就变成了一个选题的情报和生成的工具。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工具革命的时代。所以好编辑从今天开始要考虑,我们如何和新型的革命化的工具来进行结合,我为自己做广告,谢谢三国。当然我想对我们行业有好处,为行业,为自己的追求,为自己的梦想。所以好编辑没有赶上,我写了一篇文章就是《我是编辑》,我只是承认我是个编辑,我希望在下来以后,特殊编辑行业当中能够变成一个好的编辑。
为好编辑做好事的一个编辑,谢谢!
主持人:感谢胡社长,也感谢您的出版情报工作。有请您为我们的中国好编辑颁奖。
我做了30年的出版,其中有四年做编辑,编辑的时间太短,26年的社领导。所以在当编辑之后没有好编辑的选项,当社长的时候又没有好社长这样一个选项,所以全没赶上,只能当嘉宾来给大家发一下奖。其实我有很多感慨,今天大家获得了好编辑奖,我想更多的是未来我们的好编辑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和课题。刚才沈社长讲了十个能力,我觉得很重要,这是在编辑工作当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我现在想再增加一个,叫做好编辑的云思维习惯的一个培养。在今天的新媒体条件下,怎么样使我们的编辑建立一种云思维这样一种概念?这个想法是我源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有一次到美国洛杉矶参加国际书展,第一次见到了王受之先生,王先生说我离你酒店就是15分钟,马上过去。王受之在这之前,中国很少有出版社关注他,洛杉矶国际艺术学院的终生教授。我找到他之后我说王先生你在做什么?他说我在写书,我说你写什么书?他一口气给我讲了六本书,每本书30万字,18个月写完。我说怎么可能?18个月写6本书,180万字。他说第一个我外语没有障碍,第二个我互联网运用得烂熟,我三个月一本书,18个月我把6本书写完,你要愿意的话拿到中青社。我说好,我现在就跟你签约,一次签了6书的约,18个月他背着书稿找我。这就是王受之到今天很多出版社趋之若鹜到王先生做他们的作者,王先生到现在出了30多本。他说你们买一套房子算了,我回来就住在那里,和你们联系方便,到这样一种程度。今天王受之已经是如雷贯耳了,是我们中青社的摇钱树,世界平面史、美国服装史、插图史、建筑史等等的,全是成了美术院校的教材,我们出版时没有当教材出版,等出版了以后大家都把它当教材来买。所以王受之现象让我想到,作者懂互联网、会外语,这么厉害,我们编辑什么时候懂互联网、掌握外语也变得这么厉害。
一直到现在,到这几年互联网如此发达,我就想到了一个思维,我们需要转变,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考虑我们的出版思维和考虑我们的出版事件。去年我退下来做了一件事情,在退下来之前,做了一个软件挖掘工具,全球4万5千个媒体可以挖到,10分钟更新一次,变成了一个编辑的强大的外脑,然后再把我们的编辑实践经验变成一种格式化的东西,把你的选题都放进去,再进行论证,就变成了一个选题的情报和生成的工具。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工具革命的时代。所以好编辑从今天开始要考虑,我们如何和新型的革命化的工具来进行结合,我为自己做广告,谢谢三国。当然我想对我们行业有好处,为行业,为自己的追求,为自己的梦想。所以好编辑没有赶上,我写了一篇文章就是《我是编辑》,我只是承认我是个编辑,我希望在下来以后,特殊编辑行业当中能够变成一个好的编辑。
为好编辑做好事的一个编辑,谢谢!
主持人:感谢胡社长,也感谢您的出版情报工作。有请您为我们的中国好编辑颁奖。
颁奖
到场的获奖编辑——
潘良
其实我准备了稿子,但是刚才忘了带了。我觉得北洋传媒和百道网是非常有眼光,其实编辑一直是为作者做嫁衣的。第一次把编辑推到台前来,我觉得这是非常有眼光、有战略的一个事情。我来自博集天卷,可能大家对博集天卷不太了解。我们是中南传媒下面的一个子公司,我们做过像《杜拉拉升职记》、《不抱怨的世界》,所以说也希望大家以后能有项目上或者说一些机会上的合作。其实我觉得在座的大家都是我的师长或者前辈,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非常辛苦,正是因为我们的坚守,才能让整个出版行业有一个非常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郎世溟
季阳
柯祥河
陈恒达
徐颖
7.于国华为教育/辞书类好编辑颁奖
来自全国的参选编辑59位,最终入选前十名的编辑是:余桂林、金欣欣、谢仁友、蒋惠雍、谭永平、岳永红、郑建华、邱连根、郑持军、周敏。出席颁奖典礼的教育/辞书获奖代表:余桂林、金欣欣、谢仁友、谭永平、岳永红、郑建华、周敏。颁奖嘉宾: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名誉主席、高等教育出版社原社长于国华先生。
颁奖嘉宾——
来自全国的参选编辑59位,最终入选前十名的编辑是:余桂林、金欣欣、谢仁友、蒋惠雍、谭永平、岳永红、郑建华、邱连根、郑持军、周敏。出席颁奖典礼的教育/辞书获奖代表:余桂林、金欣欣、谢仁友、谭永平、岳永红、郑建华、周敏。颁奖嘉宾: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名誉主席、高等教育出版社原社长于国华先生。
颁奖嘉宾——
于国华
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 高等教育出版社原社长 于国华 先生
于国华致辞
大家下午好!应邀参加今天颁奖仪式,我十分高兴。首先衷心祝贺本次活动圆满成功!衷心祝愿荣获“中国好编辑”称号的编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好编辑开好头,带好路!我的感言是:
在编辑概念被泛化、编辑工作被弱化的今天,在出版物市场上无效供给过剩、有效供给不足的形势下,百道网和北洋传媒倡导并开展“中国好编辑评选”活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这一活动怎样评价,都不为过。我积极支持,充分肯定。
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出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其他文化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编辑则是出版的基石,好编辑则是基石中的金刚石。没有编辑不可能有出版,没有好编辑就没有出版的传播知识和传承文明的作用,也就没有今天的人类文明,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从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来认识编辑,重视编辑工作,重视编辑人才培养,重视编辑队伍建设,为造就数以万计乃至数以十万计的名副其实的好编辑,而呐喊,而做实实在在的工作。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好编辑的最基本的素质是“三严”。一是严肃做人,诚信笃实;二是严谨做术,执着求真;三是严格做事,守职至精。这是做人、做学问、做工作的信条和态度。能做好人、做好学问、做好工作的编辑,才称得上真正的好编辑,才能发挥好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重任,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祝愿中国好编辑评选工作越做越好!祝愿好编辑越来越多,越来水平越高,越来作用越大!
颁奖
到场的获奖编辑——
余桂林
首先感谢这次活动的主办方百道网和北洋传媒,正是因为他们主办这个活动,使我们这些编辑也有展示的机会。我们也很荣幸能够入选中国好编辑榜单,我是商务印书馆的,商务印书馆一直是秉承“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理念,商务的前人做得很不错,应该说有了一定的影响,作为后人就是应该接着做,把这个事业做好,把我们的出版事业做好。
以前可能我们编辑多数看重自身的一亩三分地,在那儿拼命耕种,在“低头拉车”。在这个文化大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可能更需要“抬头看路”了,向社会看,向他人学。举办这个活动事实上就给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平台,提供了一个“抬头看路”的机会。所以我也想借这个平台,有更多的机会向前辈们学习,也跟各位同道交流经验,共享成果,谢谢。
金欣欣
谢仁友
谭永平
岳永红
郑建华
8. 周谊为科技类好编辑颁奖
科技类来自全国的参选编辑35位,最终入选前十名的编辑是:张建、刘建鑫、邵桂林、李长青、胡辛征、杨海玲、牛新国、陈静、范春萍、杜坚。出席颁奖典礼的科技类获奖代表:张建、刘建鑫、邵桂林、李长青、胡辛征、杨海玲、牛新国、陈静、范春萍、杜坚。颁奖嘉宾:中国版协原副主席、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前社长周谊先生。
颁奖嘉宾——
科技类来自全国的参选编辑35位,最终入选前十名的编辑是:张建、刘建鑫、邵桂林、李长青、胡辛征、杨海玲、牛新国、陈静、范春萍、杜坚。出席颁奖典礼的科技类获奖代表:张建、刘建鑫、邵桂林、李长青、胡辛征、杨海玲、牛新国、陈静、范春萍、杜坚。颁奖嘉宾:中国版协原副主席、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前社长周谊先生。
颁奖嘉宾——
周谊
中国版协原副主席、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前社长 周谊 先生
周谊致辞
大家下午好!
我非常高兴参加今天这个活动。在座的可能我年岁最大,我是1956年参加出版工作,搞了一辈子编辑。但是这个活动是我见所未见的,名字叫做中国好编辑推选,很响亮。前一段《中国好声音》迷倒了很多歌迷和粉丝,但是我没有想到百道网能搞一个中国好编辑。作为一个出版界老兵,我非常感谢你们搞这个活动,也非常感谢北洋传媒有这个远见来支持这个活动!北洋传媒是河北集团的控股公司,我跟河北出版界的朋友接触也不少,在我印象中,河北出版界支持我们的公益事业是有传统的,我就不细说了。
编辑工作的重要性,论坛材料里有很多业界同仁都发表了看法,非常好。刚才很多人发言也都谈到了这一点。我这一辈子没有干过别的,就一直做编辑工作。编辑工作是一个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很光荣、很崇高的工作。
刚才于国华同志讲到了,他说“如果没有图书,没有很多优秀的著作,社会是什么样我们很难想像”。站在我旁边的是科技类好编辑,我更有同感了。我们的编辑工作,既崇高又光荣,它是一项创意无限,但是又精细无比的一项具体工作。要想出好书,能够流传后世,没有编辑的心血是做不到的。特别是现在,我们以前有一些著作都是作者多年心血总结以后写出来的。但是今天,图书的品种很多,如果没有编辑的精心设计、精心策划和精心的指导,好书很难诞生。所以,我希望中国好编辑评选的活动能带动、影响我们整个出版界,使我们的编辑同志们能够更好的认识到编辑工作的价值,筑就更大的成绩!
特别是我旁边这些同志是科技编辑,这个月开“两会”,大家都在谈中国梦,我们的习总书记把“中国梦”提出来以后,全国都沸腾起来了。我作为一个80多岁的人,也觉得我们都应该有“中国梦”。科教兴国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已经谈了几十年。在我看来,当前国际的竞争实力,除了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竞争,实际上科技方面是最主要的。没有科技的高速发展,美国也不会那么霸道,这很明显。美国的实力最主要的还不是钱,主要是科技。所以我对我们的科技编辑寄以厚望,希望他们编辑更多的优秀的科技图书,能够为我们国家科教兴国这项伟大事业奉献更多的力量。
谢谢你们!
颁奖
到场的获奖编辑——
张建
各位专家、前辈,各位编辑同仁,大家好!
今天,能够在首届中国好编辑推选活动中得到提名,对于我和所有获奖的编辑,都是一个莫大的荣誉,同时也让我感到自己非常幸运。
其实,我身边有许多优秀编辑。他们有着独特的编辑理念,有着很高的职业操守以及对高品质图书的不懈追求;他们是我的偶像,也是我学习的榜样。虽然,我一直在努力着,但路还很长。我相信,这些我心目中的好编辑,会在之后的好编辑推选活动中获得展现才华的舞台。在此,我要首先感谢活动的主办方百道网和北洋出版传媒,是他们给了编辑一个从幕后走到台前,展现工作成果的机会;当然,这同时也是一个接受编辑同仁和专家评判和指正的机会。其次,我也想感谢参与投票的广大业内同行,感谢他们对我们的支持和厚爱。同时,我还想借此机会感谢我的社领导沈元勤先生。正像沈社长所言,他给了我们每一个编辑很大的发挥空间,给了我们很多的支持、信任和关注。
最后,我想说:中国好编辑这个称号在我心目中份量很重,含义也很丰富。它是对我以往工作的认可,更是我未来努力的方向。为了不辜负大家的信任,我会继续前行的,谢谢大家!
今天,能够在首届中国好编辑推选活动中得到提名,对于我和所有获奖的编辑,都是一个莫大的荣誉,同时也让我感到自己非常幸运。
其实,我身边有许多优秀编辑。他们有着独特的编辑理念,有着很高的职业操守以及对高品质图书的不懈追求;他们是我的偶像,也是我学习的榜样。虽然,我一直在努力着,但路还很长。我相信,这些我心目中的好编辑,会在之后的好编辑推选活动中获得展现才华的舞台。在此,我要首先感谢活动的主办方百道网和北洋出版传媒,是他们给了编辑一个从幕后走到台前,展现工作成果的机会;当然,这同时也是一个接受编辑同仁和专家评判和指正的机会。其次,我也想感谢参与投票的广大业内同行,感谢他们对我们的支持和厚爱。同时,我还想借此机会感谢我的社领导沈元勤先生。正像沈社长所言,他给了我们每一个编辑很大的发挥空间,给了我们很多的支持、信任和关注。
最后,我想说:中国好编辑这个称号在我心目中份量很重,含义也很丰富。它是对我以往工作的认可,更是我未来努力的方向。为了不辜负大家的信任,我会继续前行的,谢谢大家!
刘建鑫
邵桂林
胡辛征
牛新国
陈静
范春萍
杜坚
三、中国好编辑论剑:让历史告诉未来
1. 中国好编辑沙龙(上)——好编辑养成之道
主持:金马洛
参加人:曾健、郭银星、谭永平、费小琳、肖风华
金马洛:各位老师,第一次跟“中国”这两个字沾边,还有第一次应该是跟中国共青团员沾边,那应该是第一次跟“中国”沾边,这次是跟中国好编辑沾边,我觉得好多年都没有跟“中国”这两个字沾边了,没想到这个荣誉会来得这样突然。
我刚才坐在这边的第五六排的位置,我基本上能够看到程三国老师的一举一动,他笑得非常的甜蜜,而且也是一直不停地在笑。我想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人在赞誉中国好编辑推选这个活动,推选出来的中国好编辑,百道网和北洋传媒也做了一件大好事。我想可能我们今天这个活动只是第一届,往后可能还有更精彩的跟中国搭边的一些事情,虽然我们这些年轻人可能在提到国家或者中国这样的字眼时都觉得有点未免过于太大了,尤其是在“两会”期间。但是我们编辑做一个非常微小的事情,有时候我们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从哪里来都很难找到。其实我们这个行业当中有很多编辑,做了好多年都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归宿,就是说我为什么要做一个编辑?我还能不能做一个编辑?我做这个编辑到底有什么意义?大家存在着很多的困惑。
当我接到让我来主持这个活动的通知时颇感压力,我首先不了解我们这几位嘉宾老师。但是当我在听我们整个颁奖过程中,尤其是在听刘瑞琳老师在讲三个故事的时候,我突然间明白了编辑养成之道这个题目我应该如何主持。我想编辑养成之道的关键词可能在于“养成”和“道”。这个“道”应该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的我们在这个编辑成长的路上,我们会经历很多的东西。二是这个“道”可能就是我们在编辑成长的过程中会总结出来一些非常好的经验,使得我们能够把编辑这件事情做得更好。我想现在回到我们编辑养成之道这个题目上。因为我还不太熟悉这几位老师,请每位老师先介绍一下自己。
肖风华:大家好,我来自广东人民出版社,我是肖风华。
费小琳:大家好,我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直和“中国”打交道,有联系。
谭永平:各位前辈老师,各位同行,我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我想多说两句,恳请主持人同意。因为我的办公室就在这个楼的17层,这么多的前辈、各位同行来到了这里,感觉是蓬荜生辉!虽然我只是一个中层部门的负责人,但是我想我欢迎的热情、真诚是可以代表人教社很多员工的。为了表示我的热情和真诚,我要站起来,声音更响亮地说:欢迎各位!
郭银星:大家下午好,我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郭银星,也是一直和“中国”打交道。
曾健: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大学出版社燕大法律图书事业部的曾健,谢谢!
金马洛:各位老师认为心中的好编辑,我想肯定都会有几个关键词,不知道肖老师认为一个好编辑应该具备几个什么样的特点?
肖风华:我个人觉得,好编辑的一个评价基本上刚才几位老师的演讲都已经说了,比如说沟通、学养、勤奋,这里面都有。我个人做人文社科这么多年,我觉得“自觉”这两个字最重要。你做编辑是如何把你的事件定位清楚的,在很多年轻编辑的成长过程当中,他的角色地位不断在变,编辑、官员,或者说人民的代言人或者怎么样,他的角色地位不断的在变。所以我觉得一个好编辑他的自身纯粹的一个定位应该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
民营跟我们合作的话,他可以不管你的一些后台操作的情况。如果在体制内做人文社科学术类的编辑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你不赚钱,你发6千册、7千册,你养活不了人,也发不了奖金。二是中国的人文社科的学术只有几种可以赚钱,可以有读者,包括纯粹有价值的可以拿奖,有市场潜力的需要有颠覆性,有原创性。但是大家都是同行,原创和颠覆是很难在中国目前学术界当中生存的。在这个创作和编辑过程当中,你会遇到不断的质疑和挑战,其中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因为我们是地方人民社,还有最重要的就是你在做这些书的时候,你会向社会传达什么情绪?比如说我们做大众历史,我个人认为,如果你是想传达颠覆,从颠覆里面获得社会的认同,从而获得某种道德上的优越感的话,这个编辑我劝你就不要再往下做了,因为你都不明白学术的一个真正的含义。我们做编辑的不是说要去把某种观念传达给社会,而是我们靠自己的判断很忠实的把学术、人文传递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判断。我们学术编辑在很多时候都想做人民的代言人,其实我们说白了,大家最少是属于中产阶层,你不可能是底层的代言人,你不可能用颠覆历史的方式给社会传播一种情绪。我觉得这个平台的把握是一个好编辑,是一个平和的、宽容的好编辑,能为未来的民主、自由的中国传达某种情绪的方式,谢谢!
我刚才坐在这边的第五六排的位置,我基本上能够看到程三国老师的一举一动,他笑得非常的甜蜜,而且也是一直不停地在笑。我想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人在赞誉中国好编辑推选这个活动,推选出来的中国好编辑,百道网和北洋传媒也做了一件大好事。我想可能我们今天这个活动只是第一届,往后可能还有更精彩的跟中国搭边的一些事情,虽然我们这些年轻人可能在提到国家或者中国这样的字眼时都觉得有点未免过于太大了,尤其是在“两会”期间。但是我们编辑做一个非常微小的事情,有时候我们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从哪里来都很难找到。其实我们这个行业当中有很多编辑,做了好多年都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归宿,就是说我为什么要做一个编辑?我还能不能做一个编辑?我做这个编辑到底有什么意义?大家存在着很多的困惑。
当我接到让我来主持这个活动的通知时颇感压力,我首先不了解我们这几位嘉宾老师。但是当我在听我们整个颁奖过程中,尤其是在听刘瑞琳老师在讲三个故事的时候,我突然间明白了编辑养成之道这个题目我应该如何主持。我想编辑养成之道的关键词可能在于“养成”和“道”。这个“道”应该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的我们在这个编辑成长的路上,我们会经历很多的东西。二是这个“道”可能就是我们在编辑成长的过程中会总结出来一些非常好的经验,使得我们能够把编辑这件事情做得更好。我想现在回到我们编辑养成之道这个题目上。因为我还不太熟悉这几位老师,请每位老师先介绍一下自己。
肖风华:大家好,我来自广东人民出版社,我是肖风华。
费小琳:大家好,我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直和“中国”打交道,有联系。
谭永平:各位前辈老师,各位同行,我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我想多说两句,恳请主持人同意。因为我的办公室就在这个楼的17层,这么多的前辈、各位同行来到了这里,感觉是蓬荜生辉!虽然我只是一个中层部门的负责人,但是我想我欢迎的热情、真诚是可以代表人教社很多员工的。为了表示我的热情和真诚,我要站起来,声音更响亮地说:欢迎各位!
郭银星:大家下午好,我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郭银星,也是一直和“中国”打交道。
曾健: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大学出版社燕大法律图书事业部的曾健,谢谢!
金马洛:各位老师认为心中的好编辑,我想肯定都会有几个关键词,不知道肖老师认为一个好编辑应该具备几个什么样的特点?
肖风华:我个人觉得,好编辑的一个评价基本上刚才几位老师的演讲都已经说了,比如说沟通、学养、勤奋,这里面都有。我个人做人文社科这么多年,我觉得“自觉”这两个字最重要。你做编辑是如何把你的事件定位清楚的,在很多年轻编辑的成长过程当中,他的角色地位不断在变,编辑、官员,或者说人民的代言人或者怎么样,他的角色地位不断的在变。所以我觉得一个好编辑他的自身纯粹的一个定位应该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
民营跟我们合作的话,他可以不管你的一些后台操作的情况。如果在体制内做人文社科学术类的编辑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你不赚钱,你发6千册、7千册,你养活不了人,也发不了奖金。二是中国的人文社科的学术只有几种可以赚钱,可以有读者,包括纯粹有价值的可以拿奖,有市场潜力的需要有颠覆性,有原创性。但是大家都是同行,原创和颠覆是很难在中国目前学术界当中生存的。在这个创作和编辑过程当中,你会遇到不断的质疑和挑战,其中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因为我们是地方人民社,还有最重要的就是你在做这些书的时候,你会向社会传达什么情绪?比如说我们做大众历史,我个人认为,如果你是想传达颠覆,从颠覆里面获得社会的认同,从而获得某种道德上的优越感的话,这个编辑我劝你就不要再往下做了,因为你都不明白学术的一个真正的含义。我们做编辑的不是说要去把某种观念传达给社会,而是我们靠自己的判断很忠实的把学术、人文传递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判断。我们学术编辑在很多时候都想做人民的代言人,其实我们说白了,大家最少是属于中产阶层,你不可能是底层的代言人,你不可能用颠覆历史的方式给社会传播一种情绪。我觉得这个平台的把握是一个好编辑,是一个平和的、宽容的好编辑,能为未来的民主、自由的中国传达某种情绪的方式,谢谢!
金马洛:我觉得我们在讲道的时候可以讲一些过程上的故事,比如说您在从业这么多年来,有没有一些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的书?围绕着这些书发生过什么故事?或者遇到过一位特别好的导师?或者是有一个特别深刻的案例?哪怕是一个案底,我觉得都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费小琳:我还是先回答你刚才的问题,就是作为一个好编辑有哪些关键词。在我看来,做一个好编辑至少有两个关键词:
一是作为一个编辑你要有激情。我经常跟我们的新编辑说,做编辑是一个最具创造力的一件事,因为你如果是个设计师,你设计一个冰箱,设计一个洗衣机,你可能只有型号,这种创意只体现在不同的型号上。但是我们作为一个编辑,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新的产品,你要用一种满怀激情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产品,去设想它的读者,和作者有深刻的交流。所以我觉得做编辑应该是极富创造力的,同时作为编辑个人要是富有激情的,我觉得这非常重要。
二是作为编辑,我认为非常需要严谨。有时候作者会把他很多很丰富的东西展现出来,但是编辑可能需要站在读者的角度,站在市场的角度有严谨的理念。作为好编辑,可能你自己首先要是个好书者,如果你自己不喜欢读书,就很难成为一个好编辑。
谭永平:因为我做的工作主要是中学教材的研究编写,所以我自己的一些感受不一定能够代表很多在座的编辑同行的想法。我们在编基础教材的时候,作为一个好编辑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概括地说可能有两句话:
一是融入团队,二是适应环境。融入团队对于教材的编写来说可能是比较重要的,因为每一本教材的编写,都是几十个人的一个团队在那里研讨、取长补短。我是生物编辑部门的,我们部门编写教材也是这样。在编写会上,我们拿出一个初稿到这个团队里面去讨论,大家都会畅所欲言提意见,执笔人经常感觉被批得恨不得有一个洞可以钻下去。但是,只有通过这样的团队合作,才能把教材编好。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就需要积极融入团队,在其中工作、学习、提高。
二是作为教材的编辑,可能他要适应环境,尤其是适应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比如说人教社以前编的教材是全国一统,现在全国有很多家出版社都在做教材,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做好送审工作,并在市场上竞争。教材编辑必须适应这个环境的变化。这是从大的环境来说。从目前面临的形势来说,数字化的发展确实是对于未来的基础教育会形成很大的挑战,当然也是很多的机遇,所以,教材编辑也需要适应这个环境的发展。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为我们的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的,从小的来说,为了我们今后的饭碗。作为编辑个人来说,我觉得适应环境也是很重要。比如人教社是一个编研一体、学术立社的单位,具有重视科研的文化氛围,在这里比工作就要重视研究的工作,我们很多的编辑都发表大量的教育科研类论文,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材编写成果。所以作为这个团队的一个成员,需要适应环境,才能胜任这样的工作。
郭银星:我们讲养成,我的感受是这个“养”字。这个“养”字大概就是涵养、润养、温养,就是一种浸泡在一个文化环境里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刚才有好多老师都说做一个好编辑需要激情,这是非常对的。但是激情的后面就是这个“养”,没有一个好的涵养、润养的过程,你的方向就不容易确定,你实现的方式就可能会遇到问题。我觉得作为一个编辑,作为一个做书人,你自己要首先喜欢读书,你首先就是一个读书人。现在我们在倡导全民阅读,我就在想,我们每一个编辑就应该是一个好的读书人,多读书,夜以继日的这样读下去,你就渐渐的形成了自己对于你工作的方向中的一些独到的认识,你就有了你自己独到的眼光,你就找到了你独到的书,并且把它推向社会。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我读书的时候是学文学的,可是我这个人就喜欢历史,就海读。我就跑到我们的图书馆,那个时候是80年代末期,我差不多把当时台湾中研院160多种口述历史都读过了。所以这套书在我的印象里非常深刻,而且我那个时候大量的读了各种各样的和现代史有关的日记、书信集,还有一些回忆录。我就渐渐的脑子里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概念,就是做一个好的历史工作,实际上在于史料,不在于后面的人怎么样论,因为论总是在一个阶段对这个历史阶段的一个评价。论是要不停的变的,而史料的挖掘,史料的传承是对于历史来说最重要的。所以后来我无意进了出版这个行业以后,我就觉得我们还是要做我们自己最独特的东西。所以大概在2005年的时候,我是最早去台湾中研院把这套书引进的。当时坐下来和他们所长谈论这套书的时候,他就觉得你对我们这套书居然熟悉到这个样子,他说我都没有全看,我可以说我都读了。所以我第一批把他们的20本书签来,当时我们没有一分钱的出版资助,我们就是靠我们的选择,我们的前几本书选得好,在业界就有了影响,在学术界也有了影响。而我们这些书不是赚大钱的,但是都没有亏本。这样我们出版社学术这一块就有这么一个很小的基础,就做起来了。我这是讲了一个小故事。
曾健:我觉得关于好编辑的养成之道,在今天这个场合我谈这个有点诚惶诚恐。因为在今天这个场合,我见到了很多从我读书开始,到我做书的这个过程中间,很多闻名已久,我非常敬仰的前辈和老师,比如说聂震宁先生,董秀玉老师,还有刚才刘瑞琳老师的三个故事我非常感动,她有20年的从业经历。还有很多我在做书的经历当中非常倾慕的同行,向你们表示尊敬。
我觉得在这个场合我没法去回答一个好编辑怎么样的话题,我想只能我说自己对于做好一个好编辑粗浅的理解。刚才沈(元勤)社长讲到,在中国做一个好编辑的十项能力,讲得非常全面,让我受益匪浅。这里我想谈一点,我觉得作为一个好编辑不仅仅需要能力,我觉得很多方面还需要一些心态的问题。
第一是开心。其实做书是一个让你喜欢的事情,做一个好编辑,首先我们喜欢做书,就是每一天做这个工作,因为做书是一个非常繁琐、非常细节的工作,每天堆在这里一个字一个字的较劲,如果没有一种对做书,对图书本身的一种喜欢,他是没法做出一个好书来的。我觉得人世间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喜欢”这两个字,如果喜欢的话,你一切的酸甜苦辣,这两个字都可以回答,因为我们喜欢做这个事情,每天都很开心。
第二仅仅喜欢还做不好书,还需要专业。因为做书是一个很长的环节,从一个创意到每一个稿子的校对和阅读,到版式、装帧,到营销推广,所有的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做好,最后才能变成一个好的成果。所以我觉得我们要专业,就是用心去体悟每一个环节才能做好,用心去跟作者交流,用心去倾听每一页书稿的呼吸,用心去找出每一部书稿里面的灵魂和闪光点,这是用心。
第三好奇心。我觉得图书是引导我们去探索和了解外知世界的工具,人们阅读图书就是来满足自己无穷尽的好奇心。我觉得作为一个编辑来说,只有自己具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心,我们才能去带领和引导我们的读者探索未知的世界。如果有一天我们没有好奇心的话,我想我们就做不出好书,甚至都不愿意再去看书。
第四是爱美之心。我觉得一本好书不仅仅要内容好,还要美,还要外观美,要装帧美,版式要美,打开每一页都要让人赏心悦目,拿到手里,要给人带来一种身心的愉悦。有时候我们在书店看书的时候,看到一本内容很好的书稿,但是装帧做得很差,就会感到很痛心的感觉,觉得这样一本书,就像一位美女穿得乱七八糟,面目模糊地出现在读者的眼前,我觉得是一种暴殄天物。所以每一个编辑手里有一个好稿子的时候,我们要有一种珍惜的感情,要把它的美表现出来。怎么才能把这个美化的东西表现出来呢?作为编辑,我们首先自己要热爱一切美好的事务,要心底里永远有一种对美的向往和欣赏之情,无论是美景还是美事,还是美人。谢谢大家。
肖风华:刚才我想了一下,作为一个好编辑我想还需要补充一下,不管我们是文科编辑、理科编辑还是做教材教辅的,我觉得对于现实的关注和思想的厚度也是必须的东西。再怎么说,我们不管是做哪个行业的编辑,本质上是一个文人,这个传统是不能丢的。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我们这次教辅送审,我也监管这方面的东西。人教社授权,搞得我们下面鸡飞狗跳,教辅上目录,他们在20天之内要审定完,头几天就给我看一下,就说有什么意见。我说专业是第一,但是你们要想有亮点,你觉得怎么做?大家就说我做教材教辅的,我不错就够了,学生能听就够了。
我说不一样,我说你们的教材教辅是没有一点点思想的,“两会”说中国梦,我接下来美国的小学四年级、五年级的教材多少年都是美国梦,我说你们能不能融入一点这里面的东西?你们要说中国梦,要理解这个含义。数学教辅,你们现在还在鸡鸭同笼,你们能不能下面说一下,出两道题,这个鸡鸭同笼是一样的吗?两个高院的分数比例多少列出来,学生一样学会了计算,学会了百分比的概念。你们稍微改进一下,跟评委说一下,我们编这些书都是有思想的,我们的教辅都是有思想的。所以我就想借这个小故事补充这一点。
金马洛:各位前辈老师都谈得特别好,其实刚才肖老师补充了一个就是编辑的个性,我觉得个性我们多年前应该都讨论过,就是我们总是有时候会把无知当个性。而我们今天编辑有个性应该是有知,而且是知识比较深厚,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不是那么浅薄,或者不是那么随意。刚才在几位老师谈好编辑关键词的时候,我特意把这些关键词都记了下来,我想把这些词重新再回顾一下,就是自觉、激情、严谨,爱读书、做人、做好人、有学问、融入团队、融入环境、涵养、多读书、开心、喜欢、专业、用心、好奇心、爱美之心。最后肖老师又提到了对现实的关注。我想用最后一点点时间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一点点经验,当然我的经验是从我的老师那里学来的。
我现在虽然在磨铁公司工作,但是我在去年之前整整四年里一直在新经典工作。应该说我的授业老师,或者说影响我的同事们,很多都是出版界非常资深的一些专家,而且我觉得是经营有道,经营有成的一些专家。其实陈(明俊)老师平时很少跟编辑讲一些大道理,他总是讲我们要认真做好小事情,我记得,他讲了三点。今天做编辑应该至少有三点时常警醒自己:
一是一定要有理想。不管是什么样的理想,有些人可能大,有些人可能小,这个理想应该就是正面去看待出版事务,就像我们看待整个中国社会,甚至包括世界。
二是有耐心。认真做好小事情这个可能也就是有耐心的表现。无论是针对一个小的书稿,它的错别字,甚至就是说句式结构,甚至是整个标题的拟定,可能都需要有耐心,而不是简简单单拍脑袋的一些事情。
三是有行动。我们编辑这个行业,即使多么有创意,多么有激情,但是仅仅停留在创意和激情上,没有一个行动,而且没有自己的品牌或者是羽毛,没有自己从业经历的行动,我想肯定做着做着也就没意思了。
请每位老师用一句话或者是一个句子来总结一下我们中国好编辑的推选活动,或者是自己想说什么就说点什么。
肖风华:非常感谢大家,我只是想说一句话,希望百道网能够在打造一个有益的平台的同时,能够找到自己一个非常稳健的盈利渠道,谢谢!
费小琳:我也是非常荣幸来参加这个活动,另外在座的有很多我非常敬仰的好编辑,像董老师、刘老师这样的好编辑,我想我也是继续做好好编辑。
谭永平:我想把这个看作是我们所走过的路上一个很美丽的标志,我们要继续走下去。
郭银星:我要说我非常享受这个非官方、纯民间的奖赏,我感到很受用,很荣耀。
曾健:我想说的一句话就是,希望中国好编辑将来比《中国好声音》还要火。
金马洛:我们这个环节就到这里结束了,谢谢几位老师的参与!
2. 中国好编辑沙龙(下)——好编辑未来之路
主持:孙卓然
参加人:舒炜、李又顺、符红霞、徐颖、董曦阳
主持:孙卓然
参加人:舒炜、李又顺、符红霞、徐颖、董曦阳
孙卓然: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非常荣幸今天有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在中国好编辑的盛典上和大家结识、交流,并且客串一把主持。首先要欢迎我们今天的五位好编辑,刚才我们共同探讨了“好编辑的养成之道”,因为我们都知道,每一位编辑的成长都需要不断地磨砺。在收获和感动之后,让我们一同带上梦想继续前行,踏上我们“好编辑的未来之路”。因为今天也是和我们五位好编辑第一次见面,请大家自报一下家门吧。
董曦阳:我叫董曦阳,做出版有八年时间,现在在凤凰联动做策划编辑。
徐颖:我来自清华大学出版社。
符红霞:大家好,我已经在这个行业工作28年了,我在出版这个领域一直在做编辑,可能换过一些平台,做过出版社的文学编辑,也做过杂志社的,到2004年又重新回归到出版社,目前是漓江出版社,是女性阅读平台漓江月美的总经理。
李又顺:我是来自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李又顺,在接下来的发言当中我想阐述我的观点。
舒炜:我是来自三联书店的舒炜,主要做学术出版。
孙卓然:非常感谢大家,对于我们谈到未来之路的话题,就是要谈到我们出版的未来。同时落实到我们自己个人的话,又对是自己个人的一个职业规划的未来。同时我觉得对于未来这个话题,现在我们在座的也有不少年轻的编辑,对于他们也很有启示作用,非常有意义。现在我们就赶紧进入正题,来谈一谈大家心中未来有什么样的构想。
董曦阳:我首先自我介绍一下自己。我刚毕业是在沈阳《万象》杂志做编辑,在俞晓群俞总手下做编辑,可能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启发了我的人文梦想,所以在我心中始终有一个文化梦。后来回北京进入中信出版社之后,在中信做的第一本书就是梁漱溟先生的《中国文化的命运》。那本书我是自己先编选了一部分内容,后来找了梁培宽老师,让他最终选定并审校。这本书从题材的选择和内容的编排可能是比较恰当,而且包装形式做得也比较好,所以市场效果很好,目前已经突破10万册了。我也仔细调查了一下,到底哪些人在看这本书。我发现我中信的很多年轻同事都特别喜欢看,这给我很多启发。我就觉得,其实年轻人也可以对文化这个东西感兴趣,就是看编辑自己怎么做。延续这个思路,后来又遇到蒋勋老师的几本书,有一本是《蒋勋说唐诗》,另一本是《蒋勋说宋词》,这两本书本身质量非常好,蒋老师对唐诗赋予的种种生命体验,特别受到年轻人的喜欢。其实我觉得我最大的价值,就在于给这本书赋予了很好外包装,我觉得做出来的两个封面,都很棒,如唐诗,选取的是蒋老师的一幅画,并局部放大,很能表达出他说的唐诗的怒放,还有龙泉青瓷颜色的宋词,能表达出宋词里面的唯美。从封面设计上,我觉得我是给这两本书加分了。所以这两本书现在都已经超过10万册了。
这让我启发很大,我就觉得其实中国古典或者是传统文化的东西,如果在我们编辑手里面把它做好了,用一个很好的包装形式做出来,其实它也是可以对现在的人有很多的受益。其实我本人从做梁漱溟老师的书开始,做过柏杨的《柏杨通鉴纪事本末》,做过刘再复系列,做过陶涵的《蒋介石与现代中国》,做过余世存的《大民小国》,真是收获颇丰,我觉得可能中国文化或中国历史里面有一种让我们内心安定的东西,如果你找到这种东西了以后,你会对于在生活和生命当中所遇到的困难有自己的处理方式。
在我做了这些书之后,包括我在中信还做了很多人物传记,我觉得这些人物传记体现的是人的这种生命状态,这种生命状态里面有人的困境,人的精神或者是说人的一些对未来对生活的一些思考。这些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启发的,是有意义的。后来我自己的思考,比如说我在未来做出版和做文化我该怎么样做?我自己理解的是可以从三个层面:
一是从学理上。类似于梁老师的《中国文化的命运》,余英时的《中国文化的重建》,就是从学理的层面,可能内容更专业一些,就看我们策划的点。做好了以后,也会有不错的销量。
二是从古典今译的层面。比如说像易中天讲《三国》,比如说李零的《丧家狗》,比如百家讲坛那些系列,或者是讲唐诗、宋词,其实都可以纳入这个体系。包括现在我在做流沙河讲诗经,我觉得以后会更多地去发现这类选题。
三是生命的状态。生命的状态包括人物传记,比如说柴静的《看见》,其实也可以纳入这个体系,还包括人生的体验,比如野夫的《乡关何处》,也是描述的一种生命的困境。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一个文化的载体,每个人都可能有独特的生命体验,而通过作者,通过编辑,可以把这种生命体验编辑成书,奉献给读者,呈现生命的多种可能性。
以后在我整个做书的过程当中,就会按照这样一个逻辑来寻找选题,寻找合适的作者,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本书。
我来到凤凰联动之后,凤凰联动给我一个最大的启发就是,他们在每一个小细节上做得特别的专业,包括文案,包括版式,包括内容上的前言后记,做的比别人多了那么一点点,就是因为这么一点点,它的书的销售效果就比别人都好。最近出的一本书《只有医生知道》,里面讲的医学的常识内容其实很少,但是作者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用类似于小说的故事把医学常识、医生之艰、紧张的医患关系呈现出来,读者非常喜欢,上市1个月已经发到了36万册,今年超过50万册应该没有问题的。
所有畅销书都是文体的胜利,寻找新的文体或者是说一种新的方式来策划和做书,让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内容,通过编辑的手,成为一个好的、受读者欢迎的产品,奉献给读者,读者很喜欢,同时作为出版者的我们也很自豪,我觉得以后我会多做一些这样的事情。
我很尊敬的一位出版人陈明俊说过一句话,编辑是一个非常奢侈的行业。我深信这句话,虽然目前这个行业很清苦也很落后,但是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这个奢侈的行业,更多的有志于出版的年轻人来做编辑,这对我们自身的成长有帮助,同时也能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能做编辑,能给社会提供多一些知识或精神产品,我觉得人生非常荣幸,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徐颖:坐在上面我觉得很紧张,可以说是诚惶诚恐。我和大家的经历不太一样,我做编辑之前在出版社做了近十年的发行。2005年的时候让我来负责社里的一个公司,其中有一项工作是要组建一个编辑部。那个时候我特别兴奋,因为我觉得做编辑是我的一个梦想。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出发,所以慕名去见了董秀玉老师,她跟我谈了很久,但是其中有一句话我一直记着,那就是说:要在一个圆点上不断地叠加,形成自己的出版特色。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是很有名望的,你们还是从做建筑开始吧。从那一天起,我和我的团队就在建筑专业如何向大众普及的这条路上不断摸索、前行,一路比较坎坷艰辛。走到现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出版特色,有些书也有一点点的影响。时至今日,我有一个特别深的体会,那就是,真诚地做人,用心地做事,以及足够久的坚持。
符红霞:想想20多年,快30年了,很享受这个过程。当时选择这个行业,大学毕业就分配到出版社了,因为我是学中文的,就在文艺出版社做了七八年,不太安分,想着已经七八年一直在地方,一年也就是编辑书,干什么呢?后来自己跑到海南,在海南待了六年,大家都在搞各种非文化的事情的时候,我在海南是选了一家杂志社在那里待了六年。
后来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就又跑到北京,我在一家美容类的杂志社做中国健康美容编辑部主任,当然后来就是做女性杂志,我觉得我一直在关心女性这样一个群体。后来做中国女性杂志的主编,中国化妆品的主编,诸如此类的。到2004年的时候我又有一个困惑,我就觉得本土的杂志基本沦陷了。这个市场都是外刊,大量的非常商业化的。杂志编辑的出路,已经不是为读者去考虑,而是说这个杂志的广告商会是哪些,他们有哪些需求,我首先去满足他们,读者可能就是他用来满足广告商需求的一个筹码。我觉得我已经有一点不太适应了。
我向中信出版社的王社长投了一份简历,没有人搭理我,隔了两个星期我又打电话,跟他们的副总编见了一次。我那一年已经40岁了,我说你们的编辑队伍基本上都是很年轻的,还有你们的编辑学历都是很高的,我听说都是在研究生以上,我只是个本科。你们对编辑的外语水平要求也挺高的,我这方面真的是不行。但是我觉得我自己有三个优势,就是已经做了这么多年的编辑工作,眼界还算开阔,除了出版社这几个领域都走过。其实我觉得还有对这个工作的执着和热情,首先我很喜欢,我换了这么多工作平台,工作性质没有变,我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人生最大的享受。其次我觉得应该还积累了有些资源,编辑我觉得人际交往、为人各方面,我觉得我还是有一些优势。也许是这一番话打动了王社长,后来我就去上班了。我就从一个普通的编辑开始,还好比较幸运,以前的一些资源都能够用得上,人力资源的负责人来找了,说之前的待遇给你给低了,我们这个合同是不是可以签得长久一点?
中信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觉得它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机制,就是基本上你的一些思路、想法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得到一个比较大的支持。我觉得生活类出版我们做的还是有一点落伍,大众的生活水平的发展已经是相对有比较大的进步,我们传统出版社的编辑所关注的跟他还是有一些脱节,杂志这个领域是比较超前的,但它所掌握的信息资源还不够沉淀。我就打了这样一个擦边球,把原来杂志社用的一些资源,用自己的创意组织新的内容,当然从书的呈现形式上做了一些很好的突破,也很艰难的。可能当时从发行角度来说,你的书怎么能定价这么高呢?我做的第一本书48块钱的定价,全彩色的印刷。 首印 9千册,发行部说我们怎么卖?我说你放心,我已经跟作者谈好了,你卖不出去,托底他全要了。还好我们第一场发布会,就调动了整个全新的思路去做这个事。一个月以后,这个书是不断加印。我记得2005年是我运气最好的一年,那么那一年那本书销到了10几万,在我们的调查数据上,它一直是占到市场第一,可能也就有一个品类,就是女性生活时尚,我觉得我的兴趣一直是在这儿。
现在在漓江社的这个平台上,我们后来成立了一个公司,专门做女性的生活时尚。我的想法就是品牌化的经营来规划我们的产品,带一个团队,把我们的读者牢牢锁定在20多岁到50岁之间在职场工作的这样一些女性,围绕她们心灵的自我成长,家庭婚姻关系的经营,亲子关系以及自己的美丽外表,穿着打扮,就是围绕着这些内容来组织有益于她们的这样一些出版内容。我们图书的这种形式,阅读的形式可能会变化,但是编辑的作用一时半会儿我觉得还没有不存在的前景,至少工作到我退休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李又顺:刚才我听了一些故事都很感人,每一本好书后面都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对于我们出版人都有启发。我建议百道网再做一件好事,把这些故事都收集起来。
今天大家都是业内的人,最好是谈一点有趣的。我刚才听了很多人都说很爱这个职业,当然我曾经也非常爱,甚至晚上都睡不好觉,为了一个选题,为了一个广告语。但是昨天我在路上,在坐飞机的时候,包括现在在发表讲话以前的10秒钟,我都在想我后悔做了这个职业,我说还来得及去改行吗?已经来不及了。我为什么后悔呢?就是说做了这么多年编辑,为了一些现实问题而发愁。人是现实当中的人,编辑也是。前不久,我的一些亲戚朋友找我帮忙,找我给他们的孩子安排一个实习的单位,我都找不到,有的时候朋友找我托人看病,还有亲密的朋友托你,给小孩上一个好学校要找关系,我们什么人都找不到。我们什么“权力”都没有,我就在想这个问题。
作为一个编辑,我认为作为一个好编辑,我的想法和大家一样的,要有梦想,要有激情,要有责任等等。但是我们不能脱离一个具体的环境,如果环境更好了,我们的心情更舒畅了,我们得到的待遇更加公平了,我们不是干得更好吗?我们的价值不是体现得更大吗?我一直都在想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关键的就是,我们老是讲编辑在为别人做嫁衣。后来我想,我们干哪行工作不是在为别人做嫁衣呢?不是在为社会提供价值呢?不是在为他人服务呢?为什么我们编辑把门关起来,一个人在默默的想我在为别人做嫁衣,别人飞黄腾达了,别人成为名人了,别人赚大钱了,我还是我,这是编辑无奈的一声叹息。这说明我们编辑的价值在社会上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体现,所以百道网做了一件极好的事情,至少让我们自己自娱自乐,感到我们很有价值。
编辑的未来之路,我想未来之路如果走得更好,必须要立足于当下的现实。我们面临的现实,我听了半天,大家都是在谈我怎么工作,我怎么付出的努力,获得了什么成绩,这应该在我们广大的编辑当中弘扬。一些前辈,在我没有做编辑的时候他们是我的偶像,在我做了编辑的时候,他们还是我的偶像,像董秀玉,聂震宁等等。但是如果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如果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使我们的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都变得更好,我们的工作不是做得更好吗?
我们处在国有体制下的出版社,我觉得问题还是蛮多的。十几年前我刚刚做编辑的时候,出版界出现了短暂的、欣欣向荣的、生动活泼的一个时期,那很短暂,搞改革。聂总知道,当时要改革促发展,打破铁饭碗,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我讲这几个大家都知道。工资待遇能高能低,位置也能上能下,可是现在你去看看不是这样,但是这不是某一个单位的问题,这是关系到整个国家改革严重滞后的问题。你想想看,在一个出版社里面同工不同酬,搞不同身份制,你是事业的,他是企业的,你是博士,他是本科生,差距太大了。他有背景,他没有背景,他跟领导关系好,他不听话,所以带来的很多问题,你还谈什么创新,谈什么活力,谈培养编辑。刚才也说了,好多人都跑了,这个行业做不下去了,当然有客观外在的环境,同时也有内在的环境,我们也应该要反思。作为出版人,我们要身体力行推动国家的改革向前发展。国家的利益和我们每个人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我们要投身于,或者是至少做改革的鼓动者和推动者。让我们外在的环境变得更好,让每个人的个性充分发挥,工作做得更扎实、有希望。所以现在利益固化的问题,或者是等等的问题,我不说大家也能体会到,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改革的推动者。
我们的工作为什么难做,为什么不好做,我刚才讲的有一个体制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读者市场没有很好地培育起来,包括聂总他们每年推动,我就感到奇怪,设立一个国家读书节、阅读节,为什么就那么难?我就感到很奇怪。我们因为读者的质量如何、数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做编辑的长远发展。你看读者市场就那么大,而且多媒体又不断分割这个市场。我十年前做编辑的时候很多人就说不好做了,人们不读书了,现在人们更不读书了,人们去看手机了,去看网络了,就更不读书了。所以说我觉得作为一个编辑来说,除了做自己的工作以外,还要积极投身于全民阅读这样伟大和宏大的计划。因为我们的实际行动,刚才很多人都谈到了,用我们文化的自觉来感染和带动周围的人,也让他们对文化产生敬仰之情,让他们也慢慢培养起阅读的习惯。
我来之前梳理了一下,大家可能也知道阅读率,以色列每年每人购书量为64册,俄罗斯每年每人55本,美国50本,而我们中国人每年每人平均不足5本。就阅读量来说,以色列每年每人阅读量为60本,日本为40本,法国是20本,韩国为11本,我们则是人均4.35本。对全球五百强的企业家有一个调查,日本的一个企业家一年要读50本书,我们的企业家平均就是0.5本,相差100倍。所以我们在大谈我们的工作和经验的时候,我们也要关注这些社会问题,不去推动的话,我们没有未来,没有前途。因为我们是直接做文化产品的,没有人买我们的,我们就失业了,我们就不好做了。如果我们每个人买书都像我们买垃圾食品一样的,我们做编辑的日子就好过了。
讲到数字出版的问题,数字出版其实就是个载体的变化,我觉得中国人都是赶时髦的,什么一来一哄而上,洋务运动那些仁人志士就开始了,硬件都比人家强,软件呢?我的意思是我们做出版的人要理性看待这个问题,他传播来,传播去,传播的还是文化、知识和思想,他不会传播别的东西,你怕什么呢?我们编辑就是做贩卖文化思想这门生意的人,我们是专业人士。你想没有我们,作者和读者没有我们,首先是无序的,作者的写作和创作这个事情是无序的,读者市场是无序的。作者把作品交给我们,我们是研究市场的,我们会知道他的东西往哪个地方传播,往哪个地方送,它会最大化地传播,效益达到到最大化。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会创造性的通过我们的工作来促进两个市场的发展。我觉得这个角色永远不会变,他变的就是一个载体。
编辑本身没有变,当然我们也要去研究和关注它,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我们心里怎么想的,它就是什么样的。所以我们要一起努力,敬业、责任、梦想,我不认为我是一个好编辑,我有时候比较懒散,懒散不是个好编辑,我有时候睡懒觉。好编辑的特色,我觉得就是梦想、激情,当然还有一些同道说还要理性的怎么样,也有很多。我觉得我们的未来之路不是说充满光明的,但还是有希望的。只要在座的领导、前辈,包括我们一起来努力,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积极的投身到对社会有益的活动,来改革和改良我们生存的土壤,我觉得我们的路肯定还是可以走下去的,我就说这些。
孙卓然:谢谢李老师说了很多心里话,下面有请舒炜老师。
舒炜:编辑论坛出了一个有难度的题目,叫做“编辑的未来之路”。我很同意刚才几位先生说的,我觉得未来有很多挑战,没什么路,未来都是云了,未来是云山雾罩,不大容易看清楚。因为确实有一个浪潮,比如数字化出版的潮流。但实际上,我觉得很多东西确实没必要盲目地追赶。我记忆中2002年还是2003年去法兰克福书展,当时跟法国最大的一个出版社伽利玛出版社谈福柯的图书版权,后来就随便聊起来。当时就聊到网络,我感到欧洲人,特别是法国的同行认为那都是美国人的玩意,认为美国人不懂出版,不懂阅读,不懂编辑。这让我想了很多,我觉得欧洲有一个文化传统,有一个阅读传统,所以欧洲比如法国很自信,他们不会盲目去追赶什么。包括刚才这位先生也提到,他认为现在需要抵制一些东西。当然,我不是说不要数字化,其实我们都在关注、都在看。我相信其实在座的所有的编辑同行都会很关注这一块,也会研究。但是我自己的一个判断,可能教育方面,或者是工具书、辞书这个方面应该很大力地去寻求数字化的转变。但是传统的编辑出版领域,比如说学术、文化这方面的图书出版,可能更多的要对自己的出版传统和编辑传统有自信,这是我特别想说的一点,就是对自己的出版传统、编辑传统要有一个自信。因为很多人都说是数字出版为什么推广不开,就是因为大部分出版社编辑都赖在一百多年的传统上不肯走。但是我觉得这种“不肯走”有时候是好的标志,为什么要离开好的东西呢?我觉得这一点上是要有一个对自己编辑出版的传统自信,这是第一个问题。
我特别想说的就是所谓未来之路是无路可走的,相反,通向未来的路应该是回到传统去,往回走,这可能是未来之路,这是我的一个谬见。我仍然愿意拿欧洲来做例子,因为这个挺感慨的,我印象中我们中国告别铅字,是一夜之间就没有了,铅字,铅排厂,那么好的排字厂的工人师傅都没有了,我们看一下我们现在的电脑字体,真正的行家都会认为很难看,绝对没有原来我们多年来形成铸就的铅字好看;记得很早中华书局跟商务竞争,发愿印“四库备要”,其中一大宣传口号就是中华铸有一套很好看的仿宋字。我建议程三国和百道网可以做一个事,能收集几套铅字存下来,到全国各地很多铅字厂去收集一下,当然这些铅字厂大概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印象当中原来北大的,包括商务他们很多厂子的铅字是非常好看的,那个字体有力道。而现在大家很多人都在抱怨这个电脑印刷字体。反过来看,比如说欧洲这一点又是做得比我们好,它并不盲目的追新和赶时髦,而是追新的同时一定是保留传统,总是很好地去和传统结合。我们老是说中国有一个革命传统,真的有革命传统,老想革自己的命,新的就是好的就是普世的,一下子就把老的、旧的什么都灭绝了。你这个铅字就找不着了,我觉得西方,特别是欧洲,铅字它还一直有,所以它的字体非常好看,你看它的西文字体,比如剑桥、牛津的字体,他们同时也并不排斥电脑排版,甚至还做得更好,但是仍然保留很多铅字厂和铅字字体。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这个字体、版式都完全被这个电脑操纵了。所以原来很好的比较舒服有力的铅字反而都没有了。
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我1985年、1986年那时候读书,买了一本是北大出版社出的冯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它专门在扉页还印了一行说明:本书用最新的激光照排技术排印。其实当时看虽然新鲜但很难看的,它只是标明在运用最新的技术。我现在倒是希望我们以后能不能出一本书是用铅字排印的?特别向传统回归,能不能说在这本书上特别标明:本书是用铅字排印的,是铅字厂的排印工人排印出来的?那样印出来的效果完全跟电脑不一样,那是真正的叫做工艺,是真正做得比较好的。最近有个报道,就说张立宪他精心做一本书,他很喜欢,他就是要做这本最好的,用最好的工艺。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传统的东西丢得太快,太多了。所以我觉得未来之路,特别是返过来需要跟传统结合。其实很多年轻的人,我去年知道这个情况,浙江的很多年轻朋友,大概是对古籍有感情,他都想恢复木刻的字体,他自己找人重新做木刻雕版,可能浙江人比较有钱,也比较有文化情怀,就做这个方面的工作,他对这个木刻书有感情。我认为未来之路之一应该是回到传统,咱们可以说得温和一点:追求新潮也要保留传统,要跟传统结合起来。
另外还有个问题,就是现在的书太多了,非常多的书。怎么办?我觉得这真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我想起也是我1996年刚进入三联的时候,董秀玉董总跟我聊了很久,也聊了很多问题。她说舒炜,你一看见好书就很想出,但是你知道不知道,世界上的好书是无限的,你干得过来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董总是希望让我自己去想的,的确后来我一直想着这个问题。现在我的一个答案就是,任何一个编辑,任何一个出版社要形成自己的风格,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一定是有所选择的,一定是有所不为的,有所为也就必须有所不为。你一定是以“精选”为原则的,不可能出遍所有好书,每个人可能都要找到一个自己的路子来,而且要精心选择,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比如我们现在一年一个编辑能出十本书,什么特别羡慕老前辈?实际上他们做的工作扎实,一年他们是做两一本书,做得比较精心,自己也喜欢,自己也投入。当然现在每年出一两本书不大可能了,但是精选的原则是对的,包括出版社,确实有一个出版风格的选择、编辑思路上的取舍。这个精选的原则,应该是需要未来长期坚持的。
我大概就是讲这三个意思:一个是自信,一个是传统,还有一个就是精选,谢谢。
孙卓然:我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编辑是天下最幸福的职业。但是其实做过编辑的人甘苦自知,其中的苦和痛只有做过编辑的人自己才知道。我不知道在座的五位好编辑在编辑的路上,有没有内心挣扎过?因为我们都在说编辑很幸福,当然了,不是每个人都觉得幸福,可能成功的时候觉得很幸福。
李又顺:上海今天的那个获奖者黄昱宁没来,评选的时候我浏览了一下她编的书,我立马就喜欢上她了!当然那个喜欢不是爱,我喜欢她编的书。她能写,文笔好,又喜欢读书,喜欢选书,喜欢买书,这样的人文字的鉴赏力肯定不会差。她就是上帝派来做编辑的,她才是真正的好编辑。我说这个,就是为我刚才推荐的好编辑做准备的。
作为一个编辑来讲,不要抱有什么偏见来看一切文字,因为我们的职业就是跟文字打交道。前几年江苏文艺出了那一套书,叫《求医不如求己》,就是以小说的写法,把那些保健养生的常识放进去,老百姓爱看,讲故事,语言又好,不像大教授写得那么呆板没有人看。所以我觉得做编辑的要胸怀宽广,与文字打交道的,不要有偏见,这样可能成功率高一点。
孙卓然:谢谢李老师,虽然咱们意犹未尽,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不能请各位讲得更加充分了。最后我想能不能每位老师给我们讲几句让我们编辑能够坚定地走下去的理由。因为未来,刚才李老师说不算光明但有希望,舒炜老师说感觉都是云。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走呢?毕竟谈到未来之路了。
舒炜:我觉得其实很多问题不要提得太抽象,大家其实在工作中很具体的就能感觉到,你确实有这个兴趣爱好,是很喜欢,我觉得前面大家都提到了很喜欢。你喜欢阅读,你喜欢书本,你喜欢字,就是你爱看字,电线杆子上贴一个条你都爱看,有这个爱好的,你绝对未来是有路的,这一点特别重要,这是一个兴趣爱好。
符红霞:我觉得未来不用考虑,变化是随时存在的,安于当下,对这个变化抱着一种开放的态度,我跟得上我自然就跟到那儿了,跟不上淘汰也是必然的。但是阅读我觉得这个是不会消亡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形式。编辑这个行业,就这个职业而言,他没有高尚到哪里。他就是一个职业,我做好这个职业最基本的,很纯粹的去做这件事情,他的价值自然是存在的。
徐颖:未来之路在脚下,一步步坚实的、踏踏实实的走下去。
董曦阳:我想说其实数字出版有可能会取代传统出版的一部分,但是传统出版当中能保存下来的可能我觉得现在张立宪可能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想我的未来不是说我要做张立宪,就是做自己,就是坚持地走编辑的这条路。其实今天百道网也给了我这样的一个信心,所以我也非常感谢,包括程老师,包括感谢百道网所有的工作人员,谢谢!
孙卓然:谢谢五位好编辑。最后我也感谢百道网为我们编辑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希望今后有机会大家再相聚,谢谢大家!
媒体报道
- 人民网:聚焦中国好编辑 致敬图书出版人
- 腾讯网:中国好编辑推选颁奖典礼暨中国好编辑论坛
- 搜狐网:聚焦“中国好编辑” 共话图书出版明天
- 新华网:首届“中国好编辑”评选80人获奖 编辑价值引发业界思考
- 新华网:"中国好编辑"举行颁奖典礼 出版界的"中国好声音"
- 新京报:好编辑推动阅读
- 新京报书评周刊:聚焦好书背后的中国好编辑
- 南方都市报:“2013中国好编辑”昨颁奖
- 北京晚报:“中国好编辑”评选揭晓
- 光明日报:书业推选“中国好编辑”
- 中华读书报:2013北洋传媒“中国好编辑”推选引发业界关注
- 中国教育新闻网:2013北洋传媒·中国好编辑推选颁奖典礼及论坛举行
- 云南信息报:“2013中国好编辑”昨颁奖
- 中国经济网:"2013中国好编辑"80人获奖 业内:唱的太多读的太少
- 新民网:"中国好编辑"举行颁奖典礼 出版界的"中国好声音"
- 北青网:“现在唱歌的太多读书的太少”
- 新浪读书:2013中国好编辑推选活动在京举行颁奖典礼
- 凤凰读书:没有好的编辑群体,就没有好的出版产业——中国好编辑颁奖盛典在京举行
- 凤凰读书:书业推选“中国好编辑”
- [搜狐读书]北洋传媒冠名“2013中国好编辑”推选
- [新华网]北洋传媒助力“2013中国好编辑”推选
- [新华网]寻找中国好编辑 凝聚书业正能量
- [搜狐读书]2013中国好编辑推选活动启动
- [凤凰读书]寻找中国好编辑 凝聚书业正能量
- [腾讯读书]寻找中国好编辑凝聚书业正能量
-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中国好编辑推选活动启动
- [新浪文化]2013中国好编辑推选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