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资讯
2010年04月05日来源:
时间: 在大陆,出版社也常有指标,即哪个部门应该做到什么,这种指标比较贴近上级领导要求的目标。我今天讲的指标和目标是有差距的,指标是个工具,通过指标我们来工作。大部分完成企业化的地区,像香港、台湾,指标是衡量一个企业成败的依据,是从财务报表上延伸出来的。大陆书业极少股份制,所以很多企业谈不上真正的指标。
出版企业化
出版业持续经营的核心在品牌,而获利则是持续经营的最佳支撑;企业化以金钱为衡量记录的基础(有始有终),进过组织理性运作,将本求利、永续经营;因此,企业化的确是经营出版的好方法,可以将实力能力积累在组织里、蓄藏在品牌上,而不是在个别经验中。
出版是一个行业,不完全是商业活动,也是文化活动。出版企业化是什么意思?就是出版持续经营的核心在品牌。现在,大陆很多出版社开始做形象,那不是品牌,因为出版社是国家规划的,跟品牌不结合。而格林在台湾是一个品牌,它经过了常年的积累,一般读者认为格林就是儿童绘本的代名词,这就是品牌:出版长期要做的工作,不是这一本书赚钱或那一事书亏损,而是是经营品牌的价值,国外很老很久的出版社,它的品牌是很有价值的。出版持续经营的核心在品牌,但在大陆这边还看不出来,中信出版社很有能力做畅销书或者很有实力购买版权,但它其实还不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品牌。
获利是持续经营的最佳支持,获利常常是为了出版的后续活动有更良性的发展。所谓企业化管理,就是用财务报表计划,财务报表基本上不用数量,比如这本书卖了多少本,财务报表上不会出现,只有这本书获利多少,收了多少饯,而且要有始有终。财务报表主要有两种,一种叫资产负债表,一种叫损益表,损益表是指一段时间的赢利结果,资产负债表是指一段时间整体的财务状况,这些记录必须是从头至尾连接的。
企业化有一个好处,有时候公司要卖掉,要有清算过程,都是用数字做理性的工具,这叫企业化。企业化要有一定积累,人的经营能力不同会影响数字的变化,而这个数字是存留在组织里面的。企业化的—个基本法则是将本求利,怎么样在成本上找到利润空间,不一定要求最大利润,但要获得品牌的延续生命,所以企业化是经营出版的好方法。企业化本身是一个理性运作的方法,包括集团化,可以把实力累计在品牌上,而不是个人身上。在台湾常常有家族企业,这就是出版的品牌在个人身上,而不是计在组织身上。
宏观调控
营运指标是为营运思索找浮标,以免漫无边际;营运指标不是管理目标,而是经营工具,不止可用以衡量成果,更可作为自我比较、调整、寻找可能空间等(宏观调控)之用;出版企业化,营运的数字指标不(KPI)是最简便的依据,以年为期,从预算做起,按月结算,经财务报表的科目衍伸。
经营这个指标最大的意义在宏观调控,不是整个社会的宏观调控,是组织里面的宏观调控。这些指标是各个活动的结果,经营活动就是这些宏观调控之间的关系,然后达到你期待的一个结果。我们说的指标是一般说的营运指标,英文叫KPI。KPI,是一般企业,尤其是控股公司衡量一年的成绩或运作过程好不好的指标。
思索出版活动有很多的可能,如果你是漫天思索,有时候会找不到出路,营运指标可以视为大海上露出来的浮标,可能告诉你你越界了,我们把它称作营运思维的浮标,以免漫无边际。营运指标不是要求你今年做多少,这个编辑部要上缴多少,这是目标,不是指标。营运指标是经营工具,经营工具的关健在宏观调控,因为它不止用来衡量成果,也用来自己比较,比如我今年的毛利率是多少,明年是增加还是减少,增加的原因是什么,减少的原因是什么,重版率今年是多少,明年是多少,甚至寻找可能的空间,比如你发觉压在库房的存货太多了,你怎么消化,要寻找空间。
如果没有企业化,这些指标你常常找不判,因为它是财务报表上的指标。数字指标是我今天提的十个指标最简单的依据,基本上配合预算和结果来进行。用预算的方式做,年底就要做明年的,就是要报计划,企业上称之做预算,你明年预计出多少本书,预计达到多少赢利,按月要统计,来对照你预算的结果。在台湾的上市公司,像我所服务的城邦集团,这套帐要拿出去给会计师,要拿出去作为缴税的依据。我今天提的指标大体上跟财务有关。
无心与无力
如果你不相信、不愿意、不习惯企业化对数字的精确要求,你就无法发挥企业化(宏观调控)的力量。当然,在目前出版上中下游往来太规范又太不规范的现实下,许多基础数字要及时搜集与记录,的确困难重重……
有时候一个企业成员不愿意或不习惯什么东西都用数字做基础,如果你不相信、不愿意、不习惯企业化对数字的精确要求,你就无法发挥企业化“宏观调控”的力量。大陆目前出版的上中下游环境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太规范,一个是太不规范,其实这都不对,有的时候不规范,你同样可以发书,跟不同的经销商折扣可以完全不一样,或者说没有游戏规则。我常说一渠道太规范,僵化,二渠道太不规范,没有主体:我后面要讲的有些基础数字的收集,需要及时才有意义,如果一下差到三个月、半年,意义就不大了。基础数字及时收集跟踪,才能得到有效记录。
预算
预算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出版预算由两个部分构成,即新书和旧书,旧书就是重版书,或者已经出版在库房的书,营运的实况就由这两个部分构成。新书当年营业的状况,做预算的时候很简单,预计那年的新书做多少赚多少钱,新书×平均定价×平均销售册数×折扣率=新书营收,营收×毛利率=毛利额。毛利率就是单本书扣掉成本,跟组织的营运费用没关,产生的利率就是毛利率,这个毛利减掉费用就是纯益。新书的营收加旧书的营收就是整个公司的营收。
指标一:营收(发行收入/回款)
营收愈高愈好?什么变量会影响营收?
营收不够纯益够,比起营收够纯益不够,孰优孰劣?
新书与旧书会用什么不同的方式带来营收?
十个指标中第一个指标就是营收,你总有一个想法,明年要做到多少营收?而目前营收最大的误区在什么地方?营收是发行收入还是回款?企业化的过程里面,资金如果是自己出,你就认为发行收入是真正的营收,因为会影响到你资金的运作。目前大陆图书发行主要有两个渠道,如果新华书店欠我们的钱,是国家的钱,不会跑掉,没有所谓赖帐。可是民营书商就有可能赖帐。营收是不是越高越好,什么变数会影响营收?比如某些渠道价格弹性比较大,营收大不一定是好事,在台湾一般不以营收盲目成长为指标,而要毛利增加很大。这样就有机会让自己书的价值比较高,一直守着这个折扣率。营收不够纯益够,比起营收够,纯益不够哪个好?常常有一种书卖了3万册,是不是很好。是不是一定赚钱,会有很多因素。相对来说哪个指标重要,就要先考虑哪个指标,所以应该先考虑纯益。新书和旧书会不会用不同方式带来营收?大陆主要是征订,在台湾,一本书出版之后下一个年度产生的营收,基本上是由营销人员负责的,营销人员应该想旧书的卖书方法,用其他方式,让这些书卖出去。
指标二:折扣率
通路不同,折扣不同;新书与旧书,折扣率可能也不同。
该守住折扣,还是薄利多销?什么时候可以赔本出清?
我觉得大陆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折扣率,对折扣率没有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二渠道书发不出去,对方可能四折收货,这个折扣会越来越小。折扣往下掉,再想回来是很难的,除非是畅销书,通常折扣都是往下走的。因为你不是自己经营书店,你要通过零售商把书卖到读者手里。还有,通路不同折扣率不同,新书与旧书折扣率也不同,该守住折扣,还是薄利多销?比如杂志期刊的订货,订的时候希望拿到一个数量,因为这个数量跟广告有关,因此数量是最重要的。可是书每本都不一样,因此折扣要守着,赔本就要用非正常化的方式处理,而不要让他变成一个正常的方式:为了让这些书挤压出去,就降低折扣降到比成本还低。在台湾,我们有库存压力,仓库的存货会挤压你的资金,你必须处理掉这些存货。
指标三:毛利率
成本占营收多少?再版成本是多少?
毛利率的同业标准是多少?新旧书因翻译、自编,版税结构有差异。
毛利与销售册数是一种代换关系,独占性愈强毛利愈高?竞争愈多毛利较低?
成本以外就是毛利率。成本是多少,再版成本是多少?再版的时候有很多成本不见了,比如编辑成本,再版的成本费用很低,毛利就会增加。所以毛利的比例通常应该是书印得越多,毛利越高,书是一个标准的劫贫济富的过程,这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结构。毛利率的同业标准大概是多少,在大陆大家不大重视这个问题。在台湾我们要求新书加旧书的平均毛利是45%到50%,当然越高越好,这可以衡量你到底做得好不好。翻译、自己编辑,版税结构不同,如果翻译的书后面不要版税了,你增加销售的时候没有稿费要付,所以毛利很高,这种不同的结构会影响我们做选题。如果做翻译的书,最好数量很大。翻译费占定价的15%,后面的毛利就会大规模增加。做畅销书通常更适合这样,可以用很高的金额拿版税,因为迫求的是畅销,所以印稿其实是很小的钱。
毛利与销售的册数是一种代换关系。在这个市场上你的独占性越高,除此一家别无分号,你的定价就可以比较高,折扣很高,导致毛利很高。这跟竞争也是有关的,现在大家都竞争那一类书,你也在其中,定价就不会太高,竞争者的利润也一定比较小。在你考虑选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问题。
指标四:费用及费用率
费用通常与销售成绩无关,几乎等于固定支出,是重要规划指标。
费用主要包括薪资,内部管理及营销费用,营销支出应考虑效益。
费用率超过25%,一定偏高了。降不下来,不是营收不足,就是毛利太低。
费用通常跟销售本身无关。在这个组织里你要有薪水.房子是租的要房租,这些东西跟你今年出了多少书,卖了多少书常常是无关的,这叫费用。出版社一个月不出书,或者一个月不发书,还是有一些费用要发生,比如薪水要发,这几乎等于固定支出,是重要的规划指标,应该用规划的方式来想象。你可以规划明年你的费用大概什么标准,比如有多少人,办公室的租金是多少等等。但是有时候可以这样考虑费用,请一个编辑在外面做,就变成了编辑费,放到成本里去,就不再是费用了,所以在台湾很多出版社的办公费用很低,他们都是在外面请人。这有什么好处呢?这使出版社在没有什么书可出的时候,费用很小。
费用主要包括薪资,内部管理及营销费用,费用是应该支出的东西,不会考虑效率。但营销支出,比如这本书出来要不要做广告,一定要考虑效率,而广告费的支出未必跟书的收入有关,基本还是列在费用上。通常我们管理费用的时候,费用率超过25%,一定是偏高了。毛利如果低于30%,费用占营收超过25%的话,获利的空间就很小。在台湾,比较好的公司费用率都在20%以下,这样获利空间很大。这个标准不是以台湾为例,费用降不下来不是营收不足,就是毛利太低了。可能成本过高,可能定价过低,都会造成这种结果。
指标五:纯益及纯益率
纯益(损)就是赚(赔)了多少钱,是从预算和结算得到的终极营运表现。
赚多少才够?达标率重要吗?可与资产报酬率比较检查。
纯益及纯益率,就是赚多少赔多少。通常是从组织来说,用月来计算,是预算跟结算对出来的数字,是终极营运的表现。有时候你的公司很小,你刚好卖了一本超级畅销书,你的纯益率会高到不能想象,你的费用又很低,你可能纯益率会高达40%,如果组织很大就很难发生这么高的纯益率。到底纯益率每年应该是12%还是20%,这个指标在企业化里面是对着什么来算的,我们可以这样讲,你从口袋里面掏出100万元做生意,今年做了100万,获益20万,你的纯益率就是20%。你的投资报酬率是多少,也是20%。如果你拿出来的钱是200万,结果你今年只做100万的生意,赚了20万,纯益还是20%,可是你的投资报酬率就是10%。为什么最后要看资产,因为配合资产报酬率或投资报酬率看才有意义。对民营企业来讲,那个钱是股东出的,股东是你真的拥有者。再比如一个大社一个小社,假设他们的营收是一样的,可是大社投资比较大,小社投资比较小,哪个有效,当然是小社,因为它的投资报酬率是高的。我的意思是说最后到上市公司挂牌的时候,股民看的是什么,就是这个投资报酬率,你使用了多少资金,赚了多少。还是前面那个例子,你如果投资做这些事的钱是400万,你的投资报酬率其实只有5%,股东每一块钱只赚到0.5毛,纯益率其实是表达营收结构的占比,并非是最终的指标,最终的指标还是看纯益本身。这家公司纯益率是10%,那家是20%,是不是没那家好,不一定的。我个人的经验是以纯益为目标,你希望达到多少纯益。
指标六:四大资产
四大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在制品、存货、预付版税。四大资产总计的余额加上未回款之存货,简化来说就等于投资额。
预付版税、在制品、存货三项的宏观调控是出版长期经营的核心。
出版社应自定四大资产的理想水准,作为营运及发展的依据,它也代表了公司现在的整体状况。
现在我要讲的这个指标可能在大陆是不能理解的,但在台湾非常重要,就是你的钱花到哪儿去了:比如我开始经营,就把钱花到这几个项目上,除了花在一般费用上,就花在这些上面。固定资产、在制品、存货等跟费用是不存在关系的。在制品就是这个书在制作中,没出,但要花钱,又算不到成本里,就放在资产的项目上。比如我付一笔稿费,书还没出,也没算在成本里面,这个稿费就称为在制品,就像我现在买了一个稿子放在这里,跟工厂来料加工,这个东西做到半成品的道理是一样的。存货就是存货的金额。我在大陆看,所有的统计指标,都是存货是多少,存货不是会计的概念,是指成本。你为什么放在库房,因为你花了钱又没有卖出去,等于你囤积了资金,这些资金囤积下来是必要的,将来它可能卖出去。最后一项叫预付版税,在大陆很多出版社不买翻译书通常不会有这种事,在台湾甚至本地区的作家我们都预付版税,书还没出,先付给作者一部分版税,而大陆这边大部分部是出书以后才出版税。
你的在制品这个月有100万,就是你买了还没出的书,下个月其中20万的项目已经出版书了,就已经移到成本去了,只剩下80万,如果又买了一些稿子还没出,就再增加。就大陆资金使用的关键来看,应该把在书店未回款加进去,对民营书商来讲,这个书放在那里,还没有卖掉,但钱还是他付的。
在台湾出版业,基本上没有会计概念。预付版税、在制品、存货这三项的宏观调控是出版长期经营的核心,是最关键的。就拿在制品来说,我们每年都要有在制品,我们要控制买进来跟完成它的时间,其实就是在控制时间成本。如果这个书半年后才出,你为什么要在一年前就买稿子呢?先买了就是把资金放在那里。另外一个是预付版税,如果预付很多,书的制作又很难,当然就会增加资金。你认为这个产品版税付了大概两个月就可以出版,但有的时候你付了一年还出不了,帐就挂在那里。如果库房里放的存货都卖不出去,你又不对存货做处理的话,存货积累就越来越大。因此一个公司的获利要跟资产的状态,跟存货合起来看。以前台湾有个说法,就是你赚的钱都是库存。通常出版社应该制定自己的四大资产作为营运及发展的依据,它也代表了公司现在的整体状况。
指标七:资产报酬率
年度纯益除以四大资产余额(加上未回款之存货)就是资产报酬率。
资产报酬率是前面讲的四个项目获利的金额。比如你得到40万,你的四大资产是100万,你的资产报酬率就是40%。资产报酬率就相当于所谓的投资报酬率,它是营运成果的终极指标,也是营运规划的起始指标。在台湾,我们通常将这个资产报酬率维持在25%到40%之间。低于25%,对股东和投资者是不够的,营运能力也较弱;高于40%,营运能力够强,适合扩大规模,或介入新领域。
指标八:新旧书比
新书占比较高,依靠畅销,活在当下;旧书占比较高,相对长销,存续力强。
新书的表现决定于编辑部的选书制作;旧书的后续则由营销业务担纲。出版是—个编辑部门,做新书的过程相对企业来讲,其实是一个研究发展过程。不像工厂这个产品出来之后一直都在卖。新书出来是畅销书你可能—下赚了很多,以中信为例,今年出“奶酪”这样的书赚了很多,明年同样用这个标准做目标,做得到吗?通常做不到。一个出版社大部分是旧书或者重版书的话,就是比较稳定的。新书活在当下,旧书占比较高,相对长销,存续力较强。比如台湾的格林出版,20%的营收是由新书来的,80%是由旧书来的。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构,长销是一个最令人满意的结构。这是出版经营比较好的状况。
指标九:毛损益平衡点/净损益平衡点
出版印量销售多少册后,就可以抵去成本,或者抵去成本加费用?
损益平衡点,就是新书卖多少出去,收回多少钱,是刚好不赚不赔。每种书都有一个数量,从那个点开始,出版社不会赔钱,超过这个数量就是好消息,这个点称为损益平衡点。这其中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摊费用,一个是不摊费用,就是你出版多少以后就可以把成本收回来,或者抵去成本加费用,就叫损益平衡。有时候我们算损益平衡是比较保守的,比如我从国外买一版权,预付版税是定价的5%,我以为会卖得比较好,按两万本付的版税,但发现第一次只有1万本的量,我是不是要把两万本的版税都加到1万本里去?损益平衡点容易达成吗,这就是出书风险的评估,是事前选书、出书的最重要考量依据。
指标十:新书销售量及销售率
从通路提供的上市首月销售量,可以推估出读新书的营收成败,并作为后续新书发行的经验基础。
从市场调研得到的销售率,可以作为补书,再版的参考。
新书的销售量和销售率是从营销上面来看的,通常在大陆这边只重视发行部是否发出去,而到底卖得怎样并不知道,这是一个很粗放的想法,其实最后还是要看书有多少人买了。如果用回款,如果书店卖不掉的书都退给你的话,你收到的钱就是实际销售量的收入。有些书整个销售周期只有一个月,这个月你发50万本出去,如果卖不完都退给你的话,也许只能卖两成,或者三成,新书的销售和销售率在大陆其实很不受重视。这个月发的书到底实际读者买走多少本,这对你未来的经营,对你要不要重版,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从通路提供的上市首月销售量,可以推估出该新书的营收成败。如果这本书第一个月卖掉三成,最终卖不掉的可能还不到一成,因为它的销售周期可能有三个月,这是你长期推估营业状况的依据,可以作为后续发行其他书的基础。
从市场调研可以得到一些销售率,比如这个书给三联发了100本,第一个礼拜卖了20本,根据过去的经验,第一个礼拜卖掉20本,代表第一个月会卖掉80本,或者会卖掉120本,这个信息提醒你什么时候书店会缺书。书店卖完了会不会主动跟你补书,你不知道,或者书店也不提,你利用这个数宇的检验,就可以主动补书进去。你也可以样本抽样,这个书如果是以大多数人为主,你就在全国选书店,每个书店都找一个可以联系的人,书发过去后,问他一个礼拜卖掉几本,这样你就可以得到全国五十家重要书店的销售率,就可以推估出大致的销量。你发10本过去,书店的销售率半个月达到50%,表示一个月后一定缺书,你就可以准备再版,安排后续的发行工作。
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网络媒体平台百道网、百道网微信、帮书店微信,以及百道学习APP和小程序等平台上发布的文章,版权属于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著作权人共同拥有,严禁转载。任何纸媒、网媒或社交媒体需要发布或转载,请与版权专员联系(service@bookdao.biz),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
扫描二维码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