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雁:在中国思考俄罗斯
作者:张弘时间:2013年02月08日来源:新京报网·2012年度好书·历史传记
订阅《新出版日报》分享到微博:收藏微博评论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倒转“红轮”》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
金雁一开始就想写一部慢阅读的书。
我很高兴大家读懂了
我在阅读俄国的《路标文集》的过程当中,觉得有一批俄罗斯知识分子去抵御主流激进思潮和民粹主义的霸气,去做沉下心来的工作,我觉得中国人也应该有人来做。
我的书其实写作过程不长,但是我思考的过程很长很长,对有些问题的思考甚至持续了几十年。秦晖也劝我说,与其你给我讲,不如让大家了解一下这个过程。
我原来觉得,80后的人对俄罗斯比较隔膜,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我们的差别比较大,所以,我想读者主要是50后,而且主要在思想界和知识界,应该是一个很小众的范围。而且当时我也想,这书又厚又沉,说的都不是中国的事,因此适于慢阅读。后来也确实有很多人跟我说,太厚了,我们没读完。我压根没想给这些人看。因为《路标文集》在清理俄国的思想的时候,就说整个思想界在矮化,已经导致了大家只愿意读简明手册的东西。所以,他们当时还是想做深一点,厚重一点,不期望当代人当时就理解他们的苦心孤诣。所以,他们的考虑比较长远,我当时也是这样的一种想法。
我并没有想到这本书会有很多的人接受,我本身并没有把它定位成一个大众读物。《倒转“红轮”》出来以后的反应,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出乎我的意料。我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的人去读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书,这么关心俄罗斯。
这本书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我还是觉得比较高兴的,第一,就是大家读懂了。其实我要追溯俄国布尔什维克红色专制的源头在哪里。俄国革命者中不乏理想主义者,有救赎精神的人,为什么这个体制最后会走向它的反面?看完列宁不行,然后再往前看,民粹主义不行,再往前看,平民民主主义不行,再往前看,这个历史就是这样反推过去。当然我做过历史研究,我知道应该从什么地方做起。
另外一个考虑,我就觉得,如果从短时段来看的话,你老会觉得,就是各个派系之间的这种水涨船高,或者是你死我活,我就把它拉一个长时段,将各个政治派别平等看待。
我们还处于思潮阶段
大家很着急中国自己的问题,有些人看了《倒转“红轮”》,就问我说,为什么跟我们这么像?我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类大概的这个心思、历程,这些东西都差不多,每个民族之间的差异只是具体事情的差异,应该彼此都差不多。
恰达耶夫说,俄国成长而不成熟,我想对应中国知识界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就是很多东西它会反复重来。
之所以写这本书,也是想,第一,我觉得很难形成合力,因为社会本身已经分化得很厉害,肯定作为这个社会的代表人物本身也是分化的。这样的话,很多人就比较焦虑。
我记得前一个月我在香港,许纪霖就提出来说,现在自由主义面临的很多问题都不能够回答。然后他就提出来一个,他就说你看看怎么回答民族主义的问题,怎么回答这个社会的问题,怎么回答这个心灵诉求的问题。我说如果按照学理的这种结果我来告诉你,思潮、运动、政党和制度建设它是割开的,同一拨人在不同的问题中处于不同的阶段。现在我们是处在思潮阶段,还没有进入到运动阶段,但是你提出来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人可以回答的,必须是一个组织集合的智慧才能够回答这些问题。
微博是个很大很新的课题
现在是微博时代,它的好处是大家都可以发言,但是它的不好的一点,就是大家都隐藏在背后。
我有一个学生,他为药家鑫的事情发了言以后,后来,网上的人就把他的底都翻了出来,他因此产生了一种对于暴民政治的恐惧。
微博时代带来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它因事而起,也因事而落。它不像过去,就整个这200年来,左派和自由主义兴起,都是理论先行,然后再有一些知识分子跟上,再有民众跟上,再有大家认可。网络是一个四维空间,没有前后上下,没有左右,整个这个空间打乱了以后,谁都可以参与,这是一个很大很新的课题。
只有几个问题,在微博上能产生共识,一个是食品安全,危及所有人的。还有就是环境问题等等,其他没有任何一个问题形成共识。上微博的这些人,大部分是80后、90后,另外都是大学毕业,它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将来会割裂成两层——上微博的人和不上微博的人。先有微博,传统的纸媒再做,慢慢影响到这些人。
对学者而言,上微博的心态不尽相同。有很多人其实是拿这个捞取资本或者另有他意,这就很糟糕。像张鸣、于建嵘在微博比较活跃,他们是负责任的学者,没有哗众取宠的心态,而且也有众多的粉丝。我觉得,这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理性化和冷静化,只是我自己耗不起这个时间。
致敬词
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映照着中国知识分子的高歌猛进与颠沛流离,其中的错接咬合处滋生的阴风骤雨或灼人骄阳,不仅属于俄国,也涤荡在中国的土地上。金雁教授带着深刻的问题意识,思考、研究俄国知识分子,并与我们分享其探究的过程与深思熟虑的结果,呈现出个体思想、个人命运与社会革命博弈的图景,其中的历史透视与史学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历史理性得以舒展的思考之流,让我们从多角度反观中国的历史真实。
我们致敬金雁,她以严谨的研究、缜密的分析、平易的叙事,以及,谦卑的写作姿态,为学术象牙塔之外的人们提供了一部不可多得的史学作品,她的道义情怀与现实关怀,使她超越了学院内学者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历史真相的摆渡者,以及,真理的布道者。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