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邮报启用核查事实机器人,新闻行业路指何方
作者:今朝 译时间:2013年02月04日来源:译言网
订阅《新出版日报》分享到微博:收藏微博评论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发表前核查事实曾是新闻业基,如今在良莠不齐的媒界中日渐式微,沦为少数从业者的良心,时不时因政客的一己私利浮沉舆论。2012大选期间,因竞选充斥着谎言,事实核查非常普遍。而华盛顿邮报、Politifact和Factcheck三家做得尤为出色。
华盛顿邮报最近启动了一个实时性的事实核查项目,名为“说真话者”。此项目使用语音文字转换技术来“刻录”政治演讲,同时基于数据库验证演讲者是否说谎。例如,美国众议院多数党党督Kevin McCarthy声称给富人加税将损失70万岗位,这一论点早已被政客使用多次。他刚说完,便有红色的“错误”两个大字跳出,同时附上了邮报事实核查人Glenn Kessler击破此观点的文章链接。
需要强调此项目仍在完善中,但邮报的电子新闻负责人Cory Haik之前告诉Poynter机构的(译者注:美国新媒体研究机构)Craig Silverman说,“目标是更加实时性。机器人助力新闻业,本质上还是同记者合作。”
“机器人”和“新闻”出现在同一个地方不一定引得起业界的轩然大波。要知道,过去十年里这行业可是饱受了不景气的苦果。诸如Narrative Science开发的机器人已具备“拟人”撰写报告的能力,这些机器人还能够将类似推特的“不规则数据”转换成可读可信的描述文字。所以为什么不能有事实核查机器人呢?这不是尤其适合机器人干的工种么?
事实核查机器人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实时工作,邮报也非常看重这一点。如果要梳理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所有研究或公众档案,计算机的算法可比真人记者要迅捷很多。但是雄辩者尤其擅长传播似是而非的观点,比尔·克林顿在民主党大会时的演说就是最佳例证,而诸如此类的演讲正是事实核查机器人的死穴。比如,克林顿说的“29个月来,美国经济创造了450万个私人部门新职位”,这的确是事实,但是29这个数字是特意用来归一切功劳于奥巴马的。如果多算上几个月,奥巴马的政绩就是另一番模样了。一个机器人也许挑不出这根刺,但是真人记者,如FactCheck机构的Robert Farley,可以做到。
使用机器人来核查事实还可以减轻舆论压力,最常见的指责便是目前的核查者抱有个人成见。Kessler本人在报道2012大选期间就经常受到指责。但机器人需要输入才能运作,如果它们引入的数据库有所偏向,那么一切都是白用功。如果数据来源分别是无偏向的国会预算办公室和有保守偏向的Grover Norquist,机器人得出的税收增长分析可能截然不同。
“说真话者”取用的数据大部分来源于邮报网站的“事实核查”博客,因此它并不能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目前此项目看似大有可为,可长此以往,真的要实现实时性和综合性,它必须减少依赖人为资源,到那时问题就会出现。
我不禁在想全自动的事实核查是否更适合突发新闻,如Newtown枪击案件和Sandy飓风。此类新闻相较政治演讲而言,易分黑白。伦敦暴动之后,卫报做了一个可视化来演示流言是如何散播并在社交媒体上爆表的。结果显示推特可能真的是个“测谎仪”。如果算法能够实时核查这种数据,它能帮助记者在报道突发新闻时避免重大的事实错误吗?
不论是事实核查,收入总结,还是调查新闻,新闻业是不可能全自动化的。邮报的用意当然并不在此。除非机器人达到了银翼杀手里的水准,否则还是需要人类来确认信息是否重要。更关键的是,只有人与人的破冰与沟通才能把故事讲述给全世界。2012大选,在Nate Silver善用数据制胜后,人们也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相信数据。如今喜好在电视上长篇大论的专家们充斥着各个角落,新闻权威不复光景,于是算法权威横空出世,吸引力倍增。
原文标题:华盛顿邮报启用核查事实机器人,新闻行业路指何方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