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编译] 图书出版业头上笼罩的压抑情绪,不同于乔迁之中的不舍之情。至少,在乔迁中,人们知道,我们总是需要房子住的。
新闻上说,图书销售下滑,其间有电子书的冲击,而作者、出版社和谷歌达成了历史性的协议,允许谷歌大规模扫描图书,数字化将世界上所有图书几乎一网打尽。人们长久以来梦想的全球图书馆就在眼前,其内容将可以在任何地方的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现在你高兴了吗?也可能不是,如果你所处的行业就是营销、发行、或者收藏图书的。
人们可以想象图书,如此之脆弱,终将消失于无形。图书融入其他信息族类——网页、博客、报纸广播上的新闻、以及聊天内容,并适用于谷歌最具民主性的搜索引擎。(感谢所有的这一切,古登堡,以及现在与古登堡的告别。)
但我不这样看问题。我认为,正好相反,我们正经历印刷这个古老技术最辉煌的时代。出版社也许能想出新的赚钱办法,也许不会(出版从来不是一个赚钱的好方法),但是他们的产品有机会获得新生:作为一个实在的对象,作为一个创意,以及作为一种文学形式。
作为一项技术,图书就像锤子一样。也就是说,它是完美的:一种完成任务的理想工具。锤子会变个形状,各式各样的,但永远不会消失。尽管建筑工人用气动钉枪钉钉子,但每个家庭仍然需要一把锤子。同样地,自行车也没有消失,生存的很好。自行车发明于一个没有汽车的世界,它的速度和行驶范围,迅速被摩托车以及有马达的单车超过。但平实无华的自行车,销量始终超过汽车。
当然,其他很多东西都注定消失。一个多世纪来,留声机唱片几乎是复制声音的唯一方式,并因此成为数十亿美元产业的基础。现在,唱片没有了。唱片业中也几乎没有什么人对CD的未来充满希望。
现在,人们期待听到对旧式图书充满情感的留恋——是否喜欢手中拿着书的感觉,是否喜欢新书展开时书脊上轻微的断裂声——你可以想象一个唯美主义者,自己烤面包,更加喜欢乙烯唱片上发出的声音。我不这么推理。我的确喜欢书在手上的重量感,但我不睡觉的时候仍然花大量时间盯着计算机屏幕,盯着屏幕其实也就是从屏幕上阅读。我只是说,图书是一种行得通的、有用的技术。
留声机唱片和CD,电报和胶片照相机,都是存储和发送比特——信息的片段,形式多种多样——如果我们学习终有所成,那么我们就应该知道,比特是可以互换的。比特存储技术曾经是随意的,或者受到材料的局限,因此当新技术出来时就能够轻易替换旧技术。文字也能转化为比特,但是有点特别的东西,从书页到大脑,有些特别直接的东西。
很显然,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有爱书的人、爱音乐的人和爱艺术的人,但是不能说有爱唱片的人或者爱CD的人,或者反过来说,有爱文本的人。
除了阅读还是阅读。在信息世界,有人拾遗,有人浏览,有人采撷精华,然后才有人深深地沉浸在构筑起来的文本世界中:小说、传记、各种各样叙述形式的非虚构内容,这些类别是在人们发明了手抄本之后才形成的,手抄本也就是我们所知的图书,页面正反面写有文字,装订在一起。这就是令人着迷的图书,也是人们希望拥有的图书。
对于某些类别的图书,写作完成在墙上。百科全书是完了。所有的百科全书加在一起,包括可怕的大英百科全书,都不及集体智慧创作的维基百科。基本词典不再需要印刷在纸张上;最伟大的牛津英语词典,敏捷地跟上新形势,把自己置身于赛博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牛津英语词典的篇幅长了一倍,词条更新更为及时,使用上更为便捷。那些被称为“电话号码书”的大部头又怎么样呢?已经像打字机一样古老了。这种书曾经是存储和获取知识的优秀工具,历史悠久,但是现在也不行了,至少就纸张印刷这一点来说是这样的。
然后就是图书和解协议,诞生于作者协会对谷歌的诉讼案中,尚未经过法院批准的。诉讼书于2005年9月送到法院,当时谷歌公司正将所有能拿到的图书逐一扫描到自己的服务器中。这件事涉及的图书太多了,因为谷歌这个互联网巨人与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其他不少所大学的图书馆达成了协议。表面上,此举很像厚颜无耻的侵权,但是谷歌辩解说,这事应该视为一种新型的“公平使用”,甚至应该同样受到保护。在长达两年半的秘密谈判过程中,谷歌公司从未中断图书扫描。(我曾代表作者一方参与此案。)
到目前为止,谷歌公司已经数字化了至少700万种图书。很多都比较老了,属于公共领域里的作品,这部分书没有版权问题,很多书还很新,书店里也有销售,但是大多数图书,大概400到500万种,是那种版权处于边缘地带的:受版权保护,但已经绝版。这些书的出版社已经放弃了这些品种。他们只存在于图书馆和旧书店,不然就彻底绝迹了。
为了打开僵局,作者方劝说谷歌公司不要仅仅是出于搜索目的而扫描图书,应进一步让这些书重返商业世界。根据协议,这数百万种绝版书将走出边缘地带。谷歌公司从这些扫描图书上赚的任何一笔广告费或者授权费,都大部分归版权所有者,一小部分归谷歌。协议是非排他的:如果出现谷歌的竞争对手,那么它们也可以做同样的事情。
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大量深藏书阁的图书重新回到市场上。这还意味着,图书世界在我们面前眼睁睁地颠倒了一个个儿:图书出版经营,包括图书的零售和发行;图书馆和书店的作用和地位;出于研究、咨询和信息存储目的的图书使用;实际上,除了阅读活动本身,所有事情都重新来过。
在书店,十多年来,图书的上架寿命不断缩短。图书变得越来越短命,要么迅速销售出去,要么就靠边站。而现在,即使是销售平平的图书都被授予了无限的生命。
老套的图书出版社如何应对这个局面?别再惦记什么成本削减和大众市场了。不要追求立即成功的大畅销书了。发行快不等于获胜,价格上也无文章可做。赛博空间已经把这些问题解决了。
回到老套的思路上:一本书,在耐久的纸张上用油墨印刷,除酸以便长久保存,这事情本身很美好。就这么做吧,尽力做好。人们还是怀念图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