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业
书店
出版
少儿
大众
专业/学术
教育
集团
出版社
书单
百道好书榜
主题书单
学科书单
动销新书优选
口碑好书优选
书新闻
少儿
大众
专业/学术
教育
综合
书评/作者
书评
作者
天天听好书
专栏
百道学习
招聘
我的百道
全部
全部
文章
书名
著译者
品牌
书单
文章标签:
汪耀华
按发布时间排序
/
按文章热度排序
汪耀华:上海书展与百道网的数据合作范本
上海书展一向以品质著称,坚持向品质致敬。从2014年开始的名家推荐,推荐与销售同频,上海书展的影响力、购买量、品质多赢,也为众多读者展示了实体书展的魅力。
时间:2024年08月14日 来源:百道网 作者:汪耀华
想了解上海,一定要读读《上海主题书目》
解码魔都,一直是上到专家学者下到普通市民的研究课题和情结所在,而刚刚上市的《上海主题书目(2018年·2019年·2020年)》,则是解码魔都的必读书之一。
时间:2023年02月05日 来源:百道网 作者:王雪明
汪耀华:岁月书香留中华
读着这类文字,总使人有一种温馨,有一种幸福。过去的中华、商务等因为在各地设有分支机构,对于同人的关照也是始终如一的。
时间:2016年07月24日 来源:百道网·汪耀华专栏 作者:汪耀华
汪耀华:陆费逵至少有三点为人诟病
陆费逵是江宁镇守使王廷桢口中不要被埋没的人才,但是陆费逵不是完人,他至少有三点为人诟病。一是他事必躬亲。二是他的迷信。三是他对工人多取资本家立场,采强硬态度。
时间:2016年06月08日 来源:百道网·汪耀华专栏 作者:汪耀华
汪耀华:1917年的罢工,败固不佳,胜亦非福
1897年开业的商务印书馆由于夏瑞芳等创始人的用心经营和印有模、张元济的入股、加盟,事业蒸蒸日上,迅速成为中国近现代出版企业之冠。伴随着事业的发达、员工的递增也迅速引发了以提高收入、改善劳动环境为诉求的罢...
时间:2016年06月15日 来源:百道网·汪耀华专栏 作者:汪耀华
汪耀华:期待“商务”勇往向前
“我们坚持,不管环境如何变迁,也要以提供优良书籍、教育人群为职志,成为知识的宝库、爱书人的家、台湾的荣耀,让台湾商务印书馆再创高峰。”一幅令人产生联想、富有勇往向前精髓的蓝图正在台馆展示,那么京馆、港...
时间:2016年05月25日 来源:百道网·汪耀华专栏 作者:汪耀华
汪耀华:分享阅读的经验和故事
全世界的阅读研究都得到一个基本结论:上升的阶级是永远在读书的,下降的阶级是不读书的。会读书的阶级,基本上是对自己生活不满意,显示出要改变的欲望,所以要到另一个地方去寻找;无论是知识、人生的道理,甚至于...
时间:2016年05月18日 来源:百道网·汪耀华专栏 作者:汪耀华
艺术家编辑的生存之道
人美社的老艺术家,在成就编辑大业的同时,也以各自的画作、书法成为传世之品。艺术家的与众不同就是出淤泥而不染,能化腐朽为神奇,更能坚持信念不懈。
时间:2016年07月09日 来源:百道网·汪耀华专栏 作者:汪耀华
汪耀华:灰色上海时期的三个代表
王统照、李健吾、金性尧三个同时代的文人在上海处于孤岛这个被称为灰色上海时期的遭际,反映出三种不同的生活态势:隐退、反抗、合作或者由此产生的徘徊、纠结、无奈,也许后人可以由此省视他们的人生。可是,生活在...
时间:2016年05月05日 来源:百道网·汪耀华专栏 作者:汪耀华
汪耀华:智量经历的三个贵人
读小说,是被其间的故事乃至人物、场景和风土所吸引,等到能感觉出翻译的妙道,应该至少已经阅读二三个译本或已经浸入作品的境界了。现在读着兼着自传体的回忆文章,使我对于智量先生的翻译、人生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
时间:2016年04月22日 来源:百道网·汪耀华专栏 作者:汪耀华
汪耀华:任溶溶讲“文革”旧事
任先生写了不少怀旧随笔,自称是“杂格龙冬”,却被儿童文学“同道”刘绪源先生取了《浮生五记》书名。这些随笔好读也耐读,尤其是一些“文革”旧事。作者在“文革”初期被关进“牛棚”隔离审查,之后又到奉贤上海新...
时间:2016年04月27日 来源:百道网·汪耀华专栏 作者:汪耀华
汪耀华:胡道静生活中的三个片断
《胡道静文集》共七卷,主事者给胡先生的“褒奖辞”为:“不仅仅是一部个人著述与学术成果的汇编,更是彰显了一位将终身奉献给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饱经风霜、矢志不渝,并具有突出贡献的典型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境界。...
时间:2016年09月14日 来源:百道网·汪耀华专栏 作者:汪耀华
汪耀华:茅盾的矛盾人生由两封信开始
茅盾人生的关键两步是由两封信引出的,第一封信,由商务印书馆北京分馆经理给张元济的介绍信;第二封信,是茅盾忍不住时写给张元济的“冲动信”,至此,沈德鸿的矛盾人生由此开始。
时间:2016年04月06日 来源:百道网·汪耀华专栏 作者:汪耀华
汪耀华:陈独秀《实庵自传》与汪孟邹
陈独秀当时一贫如洗,创办杂志谈何容易,只得靠他的革命威望和友情。汪孟邹想帮他,但当时汪的力量还不足以承担印刷、发行等事项。汪即介绍他去找开办‘群益书社’的安徽出版家陈子佩、陈子寿兄弟。二陈乐意承担《青...
时间:2016年04月13日 来源:百道网·汪耀华专栏 作者:汪耀华
汪耀华:夏画,画出了期发500万册的 《青年一代》
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建社六十年时,夏老写了一篇《我任〈青年一代〉主编12年》,将《青年一代》的成就归结为:办刊的指导思想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办刊的原则是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办刊的宗旨是依靠作者、真心诚意为青...
时间:2016年03月22日 来源:百道网·汪耀华专栏 作者:汪耀华
汪耀华:久安爱开明、爱中青
久安先生撰写《我与中青》,由发行纪实、出版记事、人物记真、往事记情四部分组成,因为多为亲力亲为亲闻,尤其是退休后大展鸿图的经历就更生动、具象了。中国青年出版社总编辑胡守文为此书作序题为《久安有大爱》,...
时间:2016年10月03日 来源:百道网·汪耀华专栏 作者:汪耀华
汪耀华:汪轶千——从营业员到总经理
读着《六十载书店生涯》,追忆以王益老、天泽老、轶千老等为之奋斗的新中国书业的开端和发展,让我等后辈不免感叹……
时间:2016年03月23日 来源:百道网·汪耀华专栏 作者:汪耀华
汪耀华:倪墨炎人生快事是鲁迅研究
倪先生走了,《大鲁迅传》缺失了。令人欣慰的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在病床上看到了上海人民出版社送去的《大鲁迅传》(第一部)样书。
时间:2016年11月03日 来源:百道网·汪耀华专栏 作者:汪耀华
汪耀华:范泉以及有关的人与事
范先生在上海开始了出版人生的“第二春”,主持了一套十二集、三十卷、两千多万字的《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的编辑出版工作。之后经历了“南京暗探”事件,流放青海支持大西北建设。晚年离婚后与吴峤结婚,入住吴峤茅台...
时间:2016年03月03日 来源:百道网·汪耀华专栏 作者:汪耀华
汪耀华:沈昌文笔下的三联书店复业
大概在1984年,上面正式确定要筹备成立三联书店。在这以前,一批三联书店老前辈如胡绳同志等就提出要恢复三联书店,但都只是呼吁而已。到了1984年,进入操作的阶段了,正式成立一个筹备小组,具体负责人是范用。
时间:2016年02月26日 来源:百道网·汪耀华专栏 作者:汪耀华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标签
浏览更多>>
热点标签
财经
何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