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业
书店
出版
少儿
大众
专业/学术
教育
集团
出版社
书单
百道好书榜
主题书单
学科书单
动销新书优选
口碑好书优选
书新闻
少儿
大众
专业/学术
教育
综合
书评/作者
书评
作者
天天听好书
专栏
百道学习
招聘
我的百道
全部
全部
文章
书名
著译者
品牌
书单
文章标签:
理想国
按发布时间排序
/
按文章热度排序
刘瑞琳:出版面临的真正挑战是自身的更新和发展,有变化就有未来!
“出版遭遇的冲击也是我们这一代出版人共同经历的阵痛。不断改变自己,适应变化,才能永葆强劲。”刘瑞琳是理想国的创始人,本文是她最近在第27届东亚出版人会议冲绳会议上的发言,分享给这些年坚守出版并求新发展的...
时间:2019年11月29日 来源:百道网 作者:刘瑞琳
百道好书市场报告(一):8大市场趋势透露“行业风向”
《百道好书市场报告》在2018年百道好书数据库的基础上,对文学、人文、社科、少儿、艺术、财经、新知、生活八大类别的TOP100图书和参与出版社进行排名分析,以期清晰勾勒出在8类大众图书市场领域,不同的出版社在为...
时间:2019年03月11日 来源:百道网 作者:百道好书榜
讲书堂 | 三谷龙二教你如何悠闲而优雅地生活
在生活的间隙里,写作这样的故事,阅读这样的故事,或许能为干涩的心情带来某种慰藉。这就是这本小书的妙处所在吧。
时间:2018年11月05日 来源:百道学习 作者:余梦娇
讲书堂 | 日本当代漆艺名家赤木明登对“自我”的思考
《漆涂师物语》是日本当代漆艺名家赤木明登先生的自传性随笔。这本书记录了他在二十七岁时,从零开始学习制作漆器的故事,虽然写的是真实的日常生活,但读来却像小说般生动。
时间:2018年11月02日 来源:百道学习 作者:苏本
编辑养成八问丨只做留得住的书
好编辑是如何炼成的?没有现成的答案,每本书都需要全身心投入。
时间:2015年05月22日 来源:百道网 作者:曹凌志
《不留心,看不见》:桑格格的文青范儿
暌违五年,《不留心,看不见》延续了之前《小时候》、《黑花黄》的风格,又更多了一些文学上的扩张,在非虚构写作的边缘快速游走。
时间:2014年02月17日 来源:新京报·书评周刊 作者:戴维
张大春:这原本是一个诗的盛世
两年前采访张大春,也是在飞碟电台,相同的位置。间隙,他去抽了两根烟。仿佛什么没有变。但事实上,这两年中他像超人一样完成了大量的工作,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电台节目、歌词……他依然还在写小说。
时间:2014年02月17日 来源:晶报·深港书评 作者:张怡微
《不留心,看不见》:看得见,看不见
读过桑格格之前两部作品的人再看《不留心,看不见》,如果略感失望,我完全理解。这一部分的她,是被驯服了的桑格格。用她的朋友、作家李娟的话来说,是桑格格的这本新书“明显‘规矩’了许多”。
时间:2014年01月24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南方阅读周刊 作者:胡晔(自由撰稿人)
张大春:以《大唐李白》拓展小说边界
在华语文坛,张大春一直以“顽童”著称。他的顽皮与天真,常体现在突破传统的创作风格与文学体裁。《大唐李白》中,张大春悠悠打了一套“组合拳”:融历史、传记、小说、诗论等形式于一体,尝试全新的写作手法。然而...
时间:2014年02月12日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费丽婷
《漫步东京》:街道巡礼的醍醐味
读日本摄影大师荒木经惟的《漫步东京》,我的脑海里总会不自觉地出现台湾文人舒国治的形象,同样喜欢晃晃悠悠,同样喜欢漫无目的地散步、漫不经心地行走,同样喜欢老街、深巷、古董铺、杂货摊儿,同样喜欢深入到城市...
时间:2014年01月27日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慧远
学者资中筠出版新著
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原所长资中筠先生最近推出两本新著 《老生常谈》《美国十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近日,资中筠与马立诚、刘瑜在首都图书馆举办了“国格与...
时间:2014年01月14日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作者:朱自奋
《读书年代:带上所有的书回巴黎》:为了那些牵肠挂肚的书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你吃什么,你就是什么”。这句话放在书痴安妮·弗朗索瓦身上,大概要变成另一番模样:看什么样的书,就是什么样的人。她自称“一无文凭,二无头衔”,独独钟情于阅读。《读书年代》是她50年读...
时间:2013年12月10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南方阅读周刊 作者:谷立立(自由撰稿人)
《倾听底层》:底层叙述与苦难的力量
真正的底层,他们都在哪里?从新闻联播中,我们未必看得到,从微博中,我们也同样难以窥视到真正的底层。真正的底层,永远总是那些失声的人,他们或许在田间地头,或者在桥底下,或者在煤窑砖厂,他们总是难以被社会...
时间:2013年12月16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南方阅读周刊 作者:张天潘(媒体人)
蒋方舟:我觉得,写作才是人间正道
蒋方舟:中国作家吗?基本上著名作家出的新书都会看,小时候读得不多,但现在开始渐渐地补上,还是会看。因为你会好奇,不同作家对于现在这个时代的处理能力,我觉得这是很好玩的一件事情———你面前就是这么一块东...
时间:2013年11月18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南方阅读周刊 作者:李昶伟
《雷震传:民主在风雨中前行》:大江总是向海奔流的
谈书论道、以书会友,书房自然是最适合的处所。但是,时下的情势对很多爱书人来说是买书相对容易,藏书则难,宽敞的书房是无法承受的奢侈之梦。
时间:2013年11月08日 来源: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作者:李公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
《苦水音乐》:布考斯基不是不讲原则的混蛋
布考斯基是真正地逼近生活原貌,他直接将自己最敏感的触角深深地插入了生活本身,这没什么好说的。
时间:2013年11月05日 来源: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作者:朱 白(作家)
《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大江大海中的简白静适
耄耋之年他写就《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一书,记录他和妻子毛美棠度尽劫波的故事,有意味的是,两人处身“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时代风云中,关注的却是岁月的静好、日常的恬淡一面,于是,近一个世纪的时光流转,终归...
时间:2013年10月12日 来源:晶报·深港书评 作者:遆存磊
《当历史可以观看(精装)》:有图未必有真相
自从1908年与父母旅行时第一次来到中国,西德尼·甘博(Sidney David Gamble)的一生都与中国密不可分。
时间:2013年10月17日 来源: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作者:夏佑至
小安:诗人在左,疯子在右
在精神病院做了三十年护士,诗人小安已习惯站在疯子的立场想问题了。或许这样才是对的:把自己看成一个疯子,因为在这里,疯子才是普通人。她把“疯子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在她笔下,疯子们是快乐的。
时间:2013年09月16日 来源:南都周刊 作者:洪鹄
《天涯晚笛》:无边风雪人来去
近日读《天涯晚笛》———是张先生的学生苏炜,亲炙时记录她的闲谈的一本随笔———时有惊艳,“合眼浮沉小梦庄,不寻常事已寻常。无边风雪人来去,有限寒温路短长。”(《鹧鹄天车行》)后两句,对仗工整,意思也好,...
时间:2013年09月11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南方阅读周刊 作者:瘦猪(媒体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搜索标签
浏览更多>>
热点标签
财经
何林夏